〔教師提示之十三〕
〔問題〕某公司負債和權益籌資額的比例2:5,綜合資金成本12%,為若資金成本結構不變,當發行100萬長期債債券時,籌資總額分界點為多少?上面的已是照抄原題,答案為350萬元。
【解答】這是一道考題,答案的計算公式為:100/(2/7)=350
其中,2/7為資本結構中負債的資金比例。
但是,原題存在嚴重的不足。
(1)該題答案中認為長期債券在資本結構中的比例為2/7,即認為資本結構中的負債全部是長期債券,這缺乏依據;
(2)同時答案中又認為100萬元是長期債券的成本分界點,這也缺乏依據;
〔教師提示之十二〕
【專題講座】-如何確定“D0”和“D1”?
【講解】
(1)“D0”指的是“上年的股利”、“最近剛發放的股利”、“剛剛發放的股利”、“目前的股利”,“今年初發放的股利”,“本年發放的股利”;
(2)“D1”指的是“預計要發放的股利(如預計的本年股利)”、“第一年末的股利”、“一年后的股利”、“第一年的股利”
(3)“D0”和“D1”的本質區別是,與“d0”對應的股利“已經收到”,而與“d1”對應的股利“還未收到;
(4)“D0”和“D1”的關系是:D1=D0×(1+g)
〔教師提示之十一〕
【問題】教材中關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的例題中沒有考慮對風險的影響,而有些題考慮了對風險的影響,考試時應該如何把握是否考慮風險的影響?
【解答】對于這類題目,應該這樣把握:
(1)“息稅前利潤-每股收益分析法”并不全面,沒有考慮資金結構對風險的影響,單純地用這個方法有時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2)如果根據題中的條件根本無法計算得出杠桿系數,則顯然意味著不需要考慮對風險的影響;
(3)如果題中明確要求按照“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分析,則顯然也意味著不需要考慮對風險的影響;
(4)在能計算得出杠桿系數的情況下,除非題中明確說明不需要考慮對風險的影響,否則,應該同時考慮對風險的影響,決策的原則是選擇每股收益較高,風險較低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