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存貨計提跌價準備
①分析產成品是否需計提跌價準備。對于600萬元的產成品中具有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的,應當按照合同確定的價格作為估計售價計算可變現凈值,再與其成本進行比較,確定是否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有合同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存貨的估計售價— 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1500×3000—1500×3000×10%=450—45=405(萬元),大于這部分產成品成本360萬元(1200×3000),故不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沒有合同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存貨的估計售價—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1300×2000—1300×2000×10%=260—26=234(萬元),小于這部分產成品成本240萬元(1200×2000),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6萬元。
②分析原材料是否需計提跌價準備
對于持有的400萬元原材料存貨,由于持有目的是為了生產產品,因此,盡管該批材料當日的市場價格低于其成本,也不能直接判斷該批材料發生了減值,而應當根據產成品的價值變動情況,確定持有原材料的可變現凈值,進而確定是否為該批原材料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原材料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存貨的估計售價— 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1300×4500—1300×4500×10%=585—58.5=526.5(萬元),小于這部分產成品成本560萬元(400+160),因此,原材料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原材料可變現凈值=存貨的估計售價— 將原材料加工成產品需發生是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1300×4500—160—1300×4500×10%=585—160—58.5=366.5(萬元)
原材料成本為400萬元,需計提跌價準備(400—366.5)33.5萬元。
故,存貨需計提跌價準備=6+33.5=39.5(萬元)。企業的賬務處理是(單位: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39.5
貸:存貨跌價準備 39.5
(3)長期投資計提減值準備
①對于北海公司持有的對甲公司的投資,由于甲公司當年發生嚴重虧損,并擬于2008年進行清理整頓,北海公司根據這些跡象,判斷該項投資可能發生減值,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額為520萬元,需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80萬元。賬務處理是:
借:資產減值損失 80
貸: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80
②北海公司持有的對F企業200萬元的股權投資,由于國際貿易和我國加入WTO的影響,F企業產品的銷售情況大受影響,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銷售量銳減,并預計出現巨額虧損,北海公司根據這些跡象,判斷該項投資可能發生減值,預計可收回金額為160萬元,需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40萬元。賬務處理是:
借:資產減值損失 40
貸: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40
(4)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北海公司由于經營環境變化,管理層已經做出企業擬轉產并處置用于生產原產品的設備的決定,表明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方式將可能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并將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北海公司根據所有這些跡象,判斷用于生產原產品的固定資產已經發生減值,預計可收回金額為1500萬元,而固定資產賬面凈值為1800萬元,需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300萬元。企業的賬務處理是(單位: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30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300
(5)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根據北海公司的情況,由于市場上存在大量與北海公司的專利權類似的專利技術,使公司的產品銷售出現了嚴重惡化的現象,而且該專利權很有可能在近期被其他新技術替代,該專利權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的能力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因此,北海公司根據這些判斷擁有的專利權已經發生減值。
專利權的未來現金流量現值=200÷(1+10%)+150÷(1+10%)2=181.82+123.97=305.79(萬元)。
而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600萬元,可收回金額305.79萬元,應計提減值準備294.21萬元。企業的賬務處理是(單位: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294.21
貸: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294.21
【經典例題2】耀華公司擁有企業總部和三條獨立生產線(第一、第二和第三生產線),被認定為三個資產組。2007年末總部資產額和三個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分別為200萬元、300萬元、400萬元和500萬元。其中第一生產線由A、B、C三臺設備組成,當年末的賬面價值分別為100萬元、50萬元和150萬元,其中B設備的可收回價值為45萬元,A設備的可收回價值為80萬元。三個資產組的剩余使用壽命分別為5年、10年和20年。
由于三條生產線所生產的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同類產品價優物美,而導致產品滯銷,開工嚴重不足,產能大大過剩,使生產線出現減值的跡象,需要進行減值測試。在測試過程中,一棟辦公樓的賬面價值可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礎上分攤至各資產組,其分攤標準是各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和剩余使用壽命加權平均計算的賬面價值作為分攤的依據。
經調查研究得到的三個資產組(第一、第二和第三生產線)的可收回金額分別為280萬元、500萬元和550萬元。
1。涉及總部資產減值損失的處理如下:
首先要將總部資產采用合理的方法分配至各資產組,然后比較各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與賬面價值,最后將各資產組的資產減值額在總部資產和各資產組之間分配。
(1)將總部資產分配至各資產組
將總部資產的賬面價值,應當首先根據各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和剩余使用壽命加權平均計算的賬面價值分攤比例進行分攤,具體如下:
第一生產線 |
第二生產線 |
第三生產線 |
合計 | |
各資產組賬面價值 |
300 |
400 |
500 |
1200 |
各資產組剩余使用壽命 |
5 |
10 |
20 |
|
按使用壽命計算的權重 |
1 |
2 |
4 |
|
加權計算后的賬面價值 |
300 |
800 |
2000 |
3100 |
總部資產分攤比例 |
9.68% |
25.81% |
64.51% |
100% |
總部資產賬面價值分攤到各資產組的金額 |
19.36 |
51.62 |
129.02 |
200 |
包括分攤的總部資產賬面價值部分的各資產組賬面價值 |
319.36 |
451.62 |
629.02 |
1400 |
(2)將分攤總部資產后的資產組資產賬面價值與其可收回金額進行比較,確定計提減值金額
減值準備計算表 單位:萬元
資產組合 |
分攤總部資產 |
可收回金額 |
應計提減值準備金額 |
第一生產線 |
319.36 |
280 |
39.36 |
第二生產線 |
451.62 |
500 |
0 |
第三生產線 |
629.02 |
550 |
79.02 |
(3)將各資產組的減值額在總部資產和各資產組之間分配
第一生產線減值額分配給總部資產的數額=39.36×(19.36/319.36)=2.39(萬元),分配給第一生產線本身的數額=39.36×(300/319.36)=36.97(萬元)
第三生產線減值額分配給總部資產的數額=79.02×(129.02/629.02)=16.21(萬元),分配給第三生產線本身的數額=79.02×(500/629.02)=62.81(萬元)
2.將第一生產線的損失分配至每個具體設備
|
設備A |
設備B |
設備C |
第一生產線資產組 |
賬面價值 |
100 |
50 |
150 |
300 |
減值損失 |
|
|
|
36.97 |
減值損失分配比例 |
33.33% |
16.67% |
50% |
|
分攤減值損失 |
12.32 |
5.00 |
18.49 |
|
分攤后賬面價值 |
87.68 |
45.00 |
131.52 |
|
尚未分攤的減值損失 |
|
|
|
1.16 |
二次分攤損失比例 |
40% |
|
60% |
|
二次分攤減值損失 |
0.46 |
|
0.70 |
|
二次分攤后應確認減值損失總額 |
12.79 |
5.00 |
19.18 |
36.97 |
3.金融資產專題。以持有至到期投資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主要測試角度。
【經典例題】甲公司于2006年1月2日購入乙公司于1月1日發行的公司債券,該債券的面值為1000萬元,票面利率為10%,期限為5年,每年末付息,到期還本。該債券投資被甲公司界定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甲公司支付了買價1100萬元,另支付經紀人傭金10萬元,印花稅2000元。經計算,該投資的內含報酬率為7.29%。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完成以下甲公司以下業務的會計處理。考試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