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財務管理:
第二章 風險與收益分析
第一節 風險與收益的基本原理
如果不作特殊說明,資產的收益指的就是資產的年收益率
1、資產收益率的類型――注意含義,關注預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等
2、資產風險的衡量方法:衡量風險的指標主要有方差、標準差和標準離差率等。
注意:
(1)在已經歷史數據或已知概率情況下預期收益率、標準差、標準離差率的計算
(2)標準差和方差都是用絕對指標來衡量資產的風險大小,在預期收益率相同的情況下,標準差或方差越大,則風險越大;標準差或方差越小,則風險也越小。標準差或方差指標衡量的是風險的絕對大小,因而不適用于比較具有不同預期收益率的資產的風險。
(3)標準離差率是一個相對指標,它表示某資產每單位預期收益中所包含的風險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標準離差率越大,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大;相反,標準離差率越小,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小。標準離差率指標可以用來比較預期收益率不同的資產之間的風險大小。
3、風險控制對策:規避風險、減少風險、轉移風險、接受風險
4、風險偏好――掌握如何分類以及各自選擇資產的標準
財務管理的理論框架和實務方法都是針對風險回避者的,并不涉及風險追求者和中立者的行為
第二節 資產組合的風險與收益分析
1、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的計算(加權平均)
2、相關系數等于1,-1代表的意義以及此時的兩資產組合的標準離差。另外掌握相關系數的不同取值表示什么,能否分散風險。
3、多項資產組合的風險
當資產的個數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資產組合的風險程度將趨于平穩,這時資產組合風險的降低將非常緩慢直至不再降低。所以在風險分散的過程中,不應當過分夸大資產多樣性和資產個數。
(1)非系統風險,又被稱為企業特有風險或可分散風險,可以通過有效的資產組合來消除掉的風險;
(2)系統風險,又被稱為市場風險或不可分散風險,不能通過資產組合來消除的風險。這部分風險是由那些影響整個市場的風險因素所引起的,包括: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動、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稅制改革、企業會計準則改革、世界能源狀況、政治因素。該可以通過系統風險系數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