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作業成本管理
1.作業成本計算法的含義。作業成本計算法是指對所有作業活動報考地追蹤反映,進行作業和成本對象的成本計算,并評價作業業績和資源利用情況的方法。它基于資源耗用的因果關系進行成本分配,根據作業耗用資源的情況,將資源分配給作業,再依照成本對象消耗作業的情況,把作業成本分給成本對象。
2.作業成本法和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的區別。就間接費用來看,二者的分配對象和分配方法都不相同。作業成本法分配對象為作業,分配方法是先將資源耗費的成本分配到作業中心去,然后再將作業中心的成本按照各自的成本動因和作業的耗用數量分配到各產品;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分配對象為產品,分配方法是先將間接費用歸集到制造費用、輔助費用生產等項目中,然后再以產量等為基礎分配到各產品中。關于直接費用的確認和分配,作業成本法與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一樣。
3.作業成本管理的含義。作業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戶價值、增加企業利潤為目標的,基于作業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既是精確的成本計算系統,也是改進業績的工具。
4.流程價值分析,流程價值分析關心的是作業的責任,包括成本動因分析、作業分析和業績考核三個部分。基本思想是:以作業來識別資源,將作業分為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并把作業和流程聯系起來,確認流程的成本動因,計算流程的業績,從而促進流程的持續改進。
(1)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的判斷。同事符合下列三條標準的作業為增值作業,否則為非增值作業。
a該作業導致了狀態的改變;
b該狀態的變化不能由其他作業來完成;
c該作業使其他作業得以進行。
(2)從作業成本管理的角度看,節約成本的途徑主要是改善作業,提高增值作業的效率和消除非增值作業。具體包括:作業消除、作業選擇、作業減少、作業共享。
【例題】
單選:考慮了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失、故障和偏差,具有客觀性、現實性和激勵性等特點的標準成本是( )。
A 現行標準成本
B 歷史平均成本
C 正常標準成本
D 理想標準成本
【答案】C
【解析】正常標準成本考慮了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失、故障和偏差等,具有客觀性、現實性和激勵性等特點。通常,正常標準成本大于理想標準成本。正常標準成本被廣泛地運用于實踐中。
多選題:下列成本差異中,通常不屬于生產部門責任的有( )。
A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
B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C 直接人工效益差異
D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
【答案】AB
【解析】材料價格差異的形成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較為復雜。如市場價格的變動、供貨廠商變動、采購批量的變動等,都可以導致材料價格的差異。但由于它與采購部門的關系更為密切,所以其主要責任部門是采購部門;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的形成原因也比較復雜,工資制度的變動、工人的升降級、加班或臨時工的增減等,不在生產部門,勞動人事部門更應對其承擔責任;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人技術狀況、工作環境和設備條件的好壞等,都會影響效率的高低,但其主要責任部門還是生產部門;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的形成原因與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的形成原因基本相同,因此,其主要責任部門也是生產部門。
判斷題:從作業成本管理的角度來說,增值作業產生的成本才是增值成本,而非增值作業產生的成本是非增值成本。( )
【答案】×
【解析】增值作業又可分為高效作業和低效作業。增值成本是指那些以完美效率執行增值作業所發生的成本,或者說,是高效增值作業產生的成本。而那些增值作業中因為低效率所發生的成本則屬于非增值成本。
計算題:1.已知甲產品的標準成本卡如下:
成本項目 |
用量標準 |
價格標準 |
單位標準成本 |
直接材料 |
3千克 |
45元/千克 |
135元 |
直接人工 |
1.5小時 |
10.8元/小時 |
16.20元 |
變動制造費用 |
1.5小時 |
3.6元/小時 |
5.4元 |
固定制造費用 |
1.5小時 |
12元/小時 |
18元 |
單位產品標準成本 |
|
|
174.6元 |
(1)假定本月投產甲產品8000件,領用直接材料32 000千克,其實際價格為40元。要求計算:
【正確答案】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8000×3×45=1080 000(元)
直接材料實際成本=32000×40=1280 0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1280000-1080000=200 000(元)(超支)
直接材料用量差異=(實際用量-實際產量下標準用量)×標準價格
=(32000-8000×3)×45=360 000(元)(超支)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實際價格-標準價格)×實際用量
=(40-45)×32000=-160 000(元)(節約)
(2)假定本月實際生產8000件,用工10000小時,實際應付直接人工工資110000元,要求計算:
【正確答案】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110 000-8000×1.5×10.8=-19 600(元)(節約)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實際人工工時-實際產量下標準人工工時)×標準工資率
=(10 000-8000×1.5)×10.8=-21 600(元)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實際人工工時
=(110 000/10 000-10.8)×10 000=2 000(元)
(3)假定本月實際生產甲產品8000件,實際發生變動制造費用40 000元。要求計算:
【正確答案】
變動制造費用成本差異=40000-8000×1.5×3.6=-3200(元)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
=(10 000-8000×1.5)×3.6=-7200(元)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實際分配率-標準分配率)×實際工時
=(40 000/10 000-3.6)×10000=4000(元)
2.(2007年考題)某企業甲產品單位工時標準為2小時/件,標準變動制造費用分配率為5元/小時,標準固定制造費用分配率為8元/小時。本月預算產量為10000件,實際產量為12000件,實際工時為21600小時,實際變動制造費用與固定制造費用分別為110160元和250000元。
要求計算下列指標:
(1)單位產品的變動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2)單位產品的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3)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
(4)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
(5)兩差異法下的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
(6)兩差異法下的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
【解析】(1)單位產品的變動制造費用標準成本=2×5=10(元)
(2)單位產品的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2×8=16(元)
(3)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21600-12000×2)×5=-12000(元)
(4)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110160/21600-5)×21600=2160(元)
(5)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250000-10000×2×8=90000(元)
(6)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10000×2×8-12000×2×8=-3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