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我國的金融改革與金融創新
一、我國的金融改革
(一)我國金融改革的歷程與內容(掌握)
(二)我國金融改革對金融創新的作用(大綱不作要求)
二、我國的金融創新
(一)金融管理制度的發展與創新(掌握)
1.監管制度和模式的創新
2.對金融機構的管制有所放松,更趨于市場化
(1)1987年允許各商業銀行業務交叉
(2)對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管理實行市場化手段
(3)對金融機構的利率管理部分引入市場機制
1996年同業拆借利率市場化;1997年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利率市場化;1998年再貼現利率改革,引入市場作用;農信社的存貸利率也允許在一定幅度內浮動。
(4)對混業經營從低層面的嘗試到高層面的活動
2002年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中信控股
(二)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創新(掌握)
1.票據市場
2.同業拆借市場
1996年1月,全國統一資金拆借市場成功地實現了一級交易網絡聯網試運行,生成了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并對外公布,使我國的同業拆借市場從此得以發展并規范運行。
3.證券市場
(1)1981年,政府發行了文化大革命以來第一次長期國債。
(2)1990年在上海、深圳設立兩個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交易。
(3)2006年啟動了股權分置改革,社?;鹨惨驯慌鷾嗜胧?。
4.黃金市場
2002年10月,封閉了50多年的黃金市場開市,這將使我國黃金產業格局發生重大改變,對金融業產生重要影響。
(三)金融交易技術性的發展與創新
1.銀行聯行業務的創新
2002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中國銀聯公司在上海成立,建立起跨行交換網絡。
2.網絡銀行業務從無到有,迅速開展
1996年招商銀行成為我國第一家開展網上銀行業務的銀行。
(四)金融業務與工具的創新(大綱不作要求)
三、我國金融創新的特點與展望
(一)我國金融創新的特點
1.金融創新起步晚,發展快
2.突破金融管制的創新少,伴隨市場建立和發展的創新產品多(市場經濟本應有的產品在我國恢復,和從外國學習過來的多)
3.創新手段單一,重數量,輕質量
4.負債業務創新多,資產業務創新少
5.創新的區域性特征明顯
6.靠外部力量推動的被動創新居多
(二)對我國金融創新的展望
1.制約我國金融創新的因素
(1)金融體制僵化,金融企業缺乏獨立性
(2)利率市場化程度不高
(3)金融市場不完整
(4)金融創新環境不理想
(5)科學水平發達程度不夠
2.我國金融創新的新發展
2006年12月11日實施的《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是我國金融創新里程碑的文件。這是我國發布的第一個規范金融創新的文件。
該文件的主要內容包括:
(1)明確了金融創新的含義。
(2)明確了金融創新的基本原則
(3)明確了金融創新的運行機制。
(4)明確了金融創新的風險管理工作。
(5)明確了客戶利益保護應該做的工作。
(6)明確了銀監會對金融創新的監管職責及監管內容。
3.我國金融創新要注意的主要問題
(1)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2)處理好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之間的關系。
(3)明確界定金融創新與違規操作之間的界限。
(4)推動成功的創新、規范不成功的創新。
及時推廣創新的經驗,規范或限制不成功的“創新”行為,保證金融業的健康發展,使我國的金融創新走上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即:引導——創新——管制——完善。
[歷年真題]
1.金融制度創新使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業務領域的界限( )。
A.逐漸清晰
B.大大強化
C.逐漸模糊
D.保持不變
『正確答案』C
2.期權與其他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區別在于買賣雙方之間交易風險分布的( )(2007、2008有)。
A.不確定
B.確定
C.不對稱
D.對稱
『正確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