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貨幣政策的實施依據
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三大基本要素構造了貨幣政策調控系統。
(一)總量和結構的平衡分析
1.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分析
2.供給與需求的結構平衡分析
供給、需求結構是指部門、產業的供給、需求結構,不是微觀的產品供給、需求結構。實踐證明,總量平衡結構不一定平衡,結構平衡總量一定平衡。
(二)貨幣當局概覽和貨幣概覽分析
1.貨幣當局概覽
2.存款銀行貨幣概覽
3.貨幣概覽
貨幣概覽如表9—2:
資 產 |
負 債 |
國外資產(凈) |
貨幣和準貨幣(M2) |
貨幣政策效應就是貨幣政策的實施對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績效或有效性,分為時滯效應和數量效應。
(一)貨幣政策數量效應
(二)貨幣政策時滯效應
西方宏觀經濟政策理論認為不宜用貨幣政策為主去維持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貨幣政策效果的時間滯后。
1.內部時滯
具體而言,內部時滯有:(1)認識時滯, (2)決策時滯。
2.外部時滯
外部時滯是指作為貨幣政策調控對象的金融部門及企業部門對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反應過程。
三、我國的貨幣政策
(一)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
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的表述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二)我國的貨幣政策工具
我國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準備金制度、再貼現與再貸款、公開市場操作和利率工具等。
(三)我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四)近年我國的金融宏觀調控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