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節 債券估值分析
一、債券估價原理
債券估值的基本原理就是現金流貼現。把現金流入用適當的貼現率進行貼現并求和,便可得到債券的理論價格。
(一)債券現金流的確定
債券發行條款規定了債券的現金流。
1.債券的面值和票面利率。除少數本金逐步攤還的債券外,多數債券在到期日按面值還本。票面利率通常采用年單利表示,票面利率乘以付息間隔和債券面值即得到每期利息支付金額。短期債券一般不付息,而是到期一次性還本,因此要折價交易。
2.計付息間隔。債券在存續期內定期支付利息,我國發行的各類中長期債券通常每年付息1次,歐美國家則習慣半年付息1次。付息間隔短的債券,風險相對較小。
3.債券的嵌入式期權條款。通常,債券條款中可能包含發行人提前贖回權、債券持有人提前返售權、轉股權、轉股修正權、償債基金條款等嵌人式期權,這些條款極大地影響了債券的未來現金流模式。一般來說,凡是有利于發行人的條款都會相應降低債券價值;反之,有利于持有人的條款則會提高債券價值。
4.債券的稅收待遇。投資者拿到的實際上是稅后現金流,因此,免稅債券 (如政府債券)與可比的應納稅債券(如公司債券、資產證券化債券等等)相比,價值要大一些。
5.其他因素。債券的付息方式(浮動、可調、固定)、債券的幣種(單一貨幣、雙幣債券)等因素都會影響債券的現金流。
(二)債券貼現率的確定
根據定義,債券的貼現率是投資者對該債券要求的最低回報率,也稱為必要回報率。其計算公式為:
債券必要回報率=真實無風險收益率+預期通貨膨脹率+風險溢價
1.真實無風險收益率,是指真實資本的無風險回報率,理論上由社會資本平均回報率決定。
2.預期通貨膨脹率,是對未來通貨膨脹率的估計值。
3.風險溢價,根據各種債券的風險大小而定,是投資者因承擔投資風險而獲得的補償。債券投資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違約風險(信用風險)、波動性風險、匯率風險等等。
例2—1(2012年3月真題·選擇題)( )變量與債券的理論價格
有關。
A.債券的票面利率
B.債券的償還期限
C.債券的市場價格
D.債券的必要收益率
【參考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