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應考慮下列因素:
①歷史情況。本單位及其他兄弟單位,所在社區以往發生過的緊急情況,包括火災、危險物質泄漏、極端天氣、交通事故、地震、颶風、龍卷風等。 ②地理因素。單位所處地理位置,如鄰近洪水區域,地震斷裂帶和大壩;鄰近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貯存、使用和運輸企業;鄰近重大交通干線和機場,鄰近核電廠等。
③技術問題。某工藝或系統出現故障可能產生的后果,包括火災、爆炸和危險品事故,安全系統失靈,通訊系統失靈,計算機系統失靈,電力故障,加熱和冷卻系統故障等。
④人的因素。人的失誤可能是因為下列原因造成的:培訓不足,工作沒有連續性,粗心大意,錯誤操作,疲勞等。
⑤物理因素??紤]設施建設的物理條件,危險工藝和副產品,易燃品的貯存,設備的布置,照明,緊急通道與出口,避難場所鄰近區域等。
⑥管制因素。徹底分析緊急情況,考慮如下情況的后果:出入禁區,電力故障,通訊電纜中斷,燃氣管道破裂;水害,煙害,結構受損,空氣或水污染,爆炸,建筑物倒塌,化學品泄漏等。
⑶應急能力分析
對每一緊急情況應考慮如下問題:
①所需要的資源與能力是否配備齊全。
②外部資源能否在需要時及時到位。
③是否還有其他可以優先利用的資源。
3)預案編制
4)預案的評審與發布
5)預案的實施
5.應急培訓與演習
1)應急預案培訓的原則和范圍
應急救援培訓與演習的指導思想應以加強基礎、突出重點、邊練邊戰、逐步提高為原則。
應急培訓的范圍應包括:
(1)政府主管部門的培訓。
(2)社區居民的培訓。
(3)企業全員的培訓。
(4)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
2)應急培訓的基本內容
基本應急培訓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報警。
(2)疏散。
(3)火災應急培訓。
(4)不同水平應急者培訓。
在具體培訓中,通常將應急者分為5種水平,即初級意識水平應急者;初級操作水平應急者;危險物質專業水平應急者;危險物質專家水平應急者;事故指揮者水平應急者。
3)訓練和演習類型
根據演習規模可以分為桌面演習、功能演習和全面演習。根據演習的基本內容不同可以分為基礎訓練、專業訓練、戰術訓練和自選科目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