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流動性風險管理
作用:
1.增進市場信心,向外界表明銀行有能力償還借款
2.確保銀行有能力履行貸款承諾,穩固客戶關系
3.避免銀行資產廉價出售,損害股東利益
4.降低銀行借入資金時所需支付的風險溢價
6.1 流動性風險的識別
1.市場流動性風險
2.融資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的高低將銀行的流動性資產分成四大類:
第一類,最具流動性的資產;
第二其他可以上市交易的證券;
第三是商業銀行可以出售的貸款組合;
第四個是流動性最差的資產。
注意:在計算資產的流動性時,應該扣除掉抵押給第三方的資產。
6.1.1資產負債的期限結構:
資產負債的期限結構里最容易產生的問題就是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最常見的是借短貸長,這種情況極易面對流動性風險。大多數持有到期日為零的活期存款反而扮演著核心存款的角色。
商業銀行可以根據歷史經驗形成每個營業日存款凈流失額的概率分布,設法在資金的流出和流入之間尋求一個最佳的平衡點。所以通常認為商業銀行正常范圍內的“借短貸長”的資產負債結構所引致的持有期缺口,是一種正常的、可控性較強的流動性風險。但是對于一些易變的負債,特別是一些“存款搬家”現象比如說由于股票市場的看好,大量的銀行存款流失到了資本市場,這對銀行市場的流動性構成了很大的風險,這是需要特別關注的。而且,銀行在面對流動性缺乏的時候,可以通過主動負債來借入流動性,但是借入流動性是商業銀行降低流動性風險“最具風險”的方法,原因在于,借入資金時商業銀行不得不在資金成本和可獲性之間作出艱難選擇。
6.1.2幣種結構:根據巴塞爾委員會規定,商業銀行應該對它經常使用主要幣種的流動狀況進行計量、監測和控制。一般的是對持有一攬子外幣資產組合并獲得無風險收益率。
6.1.3分布結構:主要是通過分散化獲得穩定性、多樣性的現金流量。通常,零售性質的資金相比批發性質的資金,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因為它的來源更為分散,同質性更低。因此,以零售業為主的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相對來說比較低。雖然流動性風險通常被認為是商業銀行破產的直接原因,但是實際上,流動性風險是信用、市場、操作、聲譽及戰略風險的長期積聚、惡化的綜合作用結果。流動性風險一般是在其它的風險發生了之后,所引致的一種最終的表現形式。而且,流動性風險具有傳染性,一家銀行遭到擠兌風險,極易通過市場情緒,傳染到其它銀行,被傳染的銀行一般為與遭到擠兌風險的銀行業務相類似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