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信用風險監測與報告
2.3.1風險監測對象
1.客戶風險監測
(1)客戶內生變量
基本面指標包括品質類指標、實力類指標、環境類指標
財務指標包括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增長能力
(2)外生變量
借款人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主要股東、上下游客戶、市場競爭者等“風險域”企業持續交互影響的
2.組合風險監測
組合(portfolio)
組合風險監測的方法包括,傳統的銀行資產組合限額管理方法和模型法
組合檢測法主要是對信貸資產組合授信集中度和結構進行分析檢測
模型法包括兩種方法,估計各敞口之間的相關性和把暴露在該風險類別下的投資組合看成一個整體,直接估計該組合資產的未來價值概率分布
2.3.2風險監測的主要指標
(1)不良資產率(不良貸款率)
(2)預期損失率,=預期損失/風險敞口
預期損失EL=Expected loss
(3)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
(4)貸款風險遷徙
正常貸款遷徙率
(期初正常類貸款中轉為不良貸款的金額+期初關注類貸款中轉為不良貸款的金額)/(期初正常類貸款余額-期初正常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期初關注類貸款余額-期初關注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100%
正常類貸款遷徙率
期初正常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期初正常類貸款余額-期初正常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100%
關注類貸款遷徙率
次級類貸款遷徙率
可疑類貸款遷徙率
(5)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一般準備+專項準備+特種準備)/不良貸款
(6)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貸款實際計提準備/貸款應提準備
2.3.3風險預警
Early-warning
1.風險預警的程序和主要方法
(1)風險預警程序,信貸信息的收集和傳遞、風險分析、風險處置、后評價
(2)風險預警的主要方法
傳統方法,例如5c法
評級方法,例如Occ的貸款評級法
信用評分方法,例如camel方法
統計模型
國內,黑色預警法(只考慮預警要素指標的時間序列變化規律,即波動特征)、藍色(側重定量分析,分為指數預警法和統計預警法)、紅色(定量和定性相結合)
2.行業風險預警
屬于中觀層面的預警
(1)行業環境風險因素
經濟周期、財政貨幣政策、國家產業政策、法律法規等四個因素
風險預警指標:國家財政、貨幣、產業政策變化;行業相關法律法規變化;多邊或雙邊貿易關系變化;政府優惠政策調整
(2)行業經營風險因素
(3)行業財務風險因素
行業凈資產收益率、行業盈虧系數、資本積累率、行業銷售利潤率、行業產品產銷率、勞動生產率=(截止當月累計工業增加值總額*12)/(行業職工平均人數*累計月數)*100%
(4)行業重大突發事件
3.區域風險預警
(1)政策法規發生重大變化
(2)區域經營環境出現惡化
(3)區域分支機構內部出現風險因素
4.客戶風險預警
(1)客戶財務風險的監測
(2)客戶非財務風險的監測
2.3.4風險報告
1.風險報告職責和路徑
(1)職責
外部監管、內控管理、市場約束
重要性
報告信息應該全面、相關、及時、可靠、可比、實質
(2)報告路徑
2.風險報告的主要內容(以下具體內容請見P109-111)
(1)可分為內部報告和外部報告
(2)分為綜合報告和專題報告
(3)銀監會規定的不良貸款報告
(4)表外業務風險分析
(5)巴塞爾規定的披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