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檢查:
監管部門通過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等監督檢查手段,實現對風險的及時預警、識別和評估,并針對不同風險程度的銀行機構,建立風險糾正和處置安排,確保銀行風險得以有效控制、處置。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兩種方式相互補充、互為依據,在監管活動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通過非現場監管系統收集到全面、可靠和及時的信息,大大減少現場檢查的工作量。
非現場監管對現場檢查的指導作用。
現場檢查結果將提高非現場監管的質量。
通過現場檢查修正非現場監管結果。
非現場監管工作還要對現場檢查發現的問題和風險進行持續跟蹤監測,督促被監管機構的整改進度和情況,從而加強現場檢查的有效性。
(1)非現場監管。非現場監管人員通過風險為本的非現場系統監測被監管機構各類風險水平的變化,并及時跟進預警信號,跟進被監管機構的內控缺陷,糾正其違規行為,改善其公司治理。
(2)現場檢查。現場檢查是指監管當局及其分支機構派出監管人員到被監管的金融機構進行實地檢查,通過查閱金融機構的賬表、文件等各種資料和座談詢問等方法,對金融機構經營管理情況進行分析、檢查、評價和處理,督促金融機構合法、穩健經營,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維護金融機構及金融體系安全的一種檢查方式。
①現場檢查對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體現在四個方面:
發現和識別風險。
保護和促進作用。
反饋和建議作用。
評價和指導作用。
知識要點:
中國銀監會現場檢查的重點內容包括:業務經營的合法合規性、風險狀況和資本充足性、資產質量、流動性、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內部控制、市場風險敏感度。
(3)風險處置糾正
風險糾正。根據銀行機構風險程度,糾正性措施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建議性或參考性措施,另一類是帶有一定強制性或監控性的措施。
風險救助。
市場退出。市場退出可分為法人機構整體退出和分支機構退出兩大類,退出方式可分為自愿退出和強制退出。
監督檢查:
監管部門通過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等監督檢查手段,實現對風險的及時預警、識別和評估,并針對不同風險程度的銀行機構,建立風險糾正和處置安排,確保銀行風險得以有效控制、處置。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兩種方式相互補充、互為依據,在監管活動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通過非現場監管系統收集到全面、可靠和及時的信息,大大減少現場檢查的工作量。
非現場監管對現場檢查的指導作用。
現場檢查結果將提高非現場監管的質量。
通過現場檢查修正非現場監管結果。
非現場監管工作還要對現場檢查發現的問題和風險進行持續跟蹤監測,督促被監管機構的整改進度和情況,從而加強現場檢查的有效性。
(1)非現場監管。非現場監管人員通過風險為本的非現場系統監測被監管機構各類風險水平的變化,并及時跟進預警信號,跟進被監管機構的內控缺陷,糾正其違規行為,改善其公司治理。
(2)現場檢查。現場檢查是指監管當局及其分支機構派出監管人員到被監管的金融機構進行實地檢查,通過查閱金融機構的賬表、文件等各種資料和座談詢問等方法,對金融機構經營管理情況進行分析、檢查、評價和處理,督促金融機構合法、穩健經營,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維護金融機構及金融體系安全的一種檢查方式。
①現場檢查對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體現在四個方面:
發現和識別風險。
保護和促進作用。
反饋和建議作用。
評價和指導作用。
知識要點:
中國銀監會現場檢查的重點內容包括:業務經營的合法合規性、風險狀況和資本充足性、資產質量、流動性、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內部控制、市場風險敏感度。
(3)風險處置糾正
風險糾正。根據銀行機構風險程度,糾正性措施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建議性或參考性措施,另一類是帶有一定強制性或監控性的措施。
風險救助。
市場退出。市場退出可分為法人機構整體退出和分支機構退出兩大類,退出方式可分為自愿退出和強制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