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從業初級資格考試《風險管理》科目的備考,第一部分風險管理基礎的考查點主要為風險與收益、損失的關系;商業銀行風險的主要類別;系統性金融風險;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模式、策略和作用;概率及概率分布、收益和風險的度量以及風險分散的數理原理等,考查點內容總結如下:
一、風險與收益、損失的關系(了解)
風險既可能帶來收益,也可能造成損失。
風險與收益:由于風險的存在,商業銀行所獲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在風險管理實踐中,為了對這種不確定收益進行計量和評估,通常需要計算未來預期收益(或期望收益)。
風險與損失:嚴格地說,損失是一個事后概念,反映風險事件發生后所造成的實際結果;而風險卻是一個明確的事前概念,反映損失發生前事物發展狀態。
二、商業銀行風險的主要類別(掌握)
通常將商業銀行風險分為8類,分別為:
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別風險、聲譽風險與戰略風險。
1、信用風險
指債務人或交易對手未能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或信用質量發生變化,影響金融產品價值,從而給債權人或金融產品持有人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對大多數商業銀行來說,貸款是最主要的信用風險來源。
與市場風險相比,信用風險觀察數據少且不易獲取,因此具有明顯的非系統性風險特征。
2、市場風險
是指金融資產價格和商品價格的波動給商業銀行表內頭寸、表外頭寸造成損失的風險。市場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風險和商品風險。
相對于信用風險而言,市場風險具有數據充分且易于計量的特點,更適于采用量化技術加以控制。國際金融機構通常采取分散投資于多國金融市場的方式降低系統性風險。
3、操作風險
是指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員工、信息科技系統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包括法律風險,但不包括聲譽風險和戰略風險。
操作風險可分為人員因素、內部流程、系統缺陷和外部事件4個類別,特點是具有普遍性和非營利性。
4、法律風險
是指商業銀行因日常經營和業務活動無法滿足或違反法律規定,導致不能履行合同、發生爭議/訴訟或其他法律糾紛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
5、流動性風險
是指商業銀行無法以合理戚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用于償付到期債務、履行其他支付義務和滿足正常業務開展的其他資金需求的風險。是風險中最有破壞力的風險。
6、國別風險
是指由于某一國家或地區經濟、政治、社會變化及事件,導致該國家或地區借款人或債務人沒有能力或者拒絕償付商業銀行債務,或使商業銀行在該國家或地區的商業存在遭受損失,或使商業銀行遭受其他損失的風險。
7、聲譽風險
是指由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及其他行為或外部事件導致利益相關方對商業銀行負面評價的風險。
8、戰略風險
是指商業銀行在追求短期商業目的和長期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因不適當的發展規劃和戰略決策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或不利影響的風險。
主要體現在:商業銀行戰略目標缺乏整體兼容性、為實現戰略目標而制定的經營策略存在缺陷、為實現戰略目標所需要的資源匱乏、整個戰略實施過程的質量難以保證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