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部分
五、選擇題:19-30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9、
情緒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
A.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
B.客觀事物的外部現象
C.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
D.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
20、
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是( )。
A.練習
B.感知
C.活動
D.思維
21、
人的心理就其產生方式而言,都是腦的( )。
A.精神活動
B.意識活動
C.理性活動
D.反射活動
22、
人腦把抽象出來的事物間共同的、本質的特征聯合(綜合)起來的過程叫做( )。
A.抽象
B.概括
C.分析
D.綜合
23、
個體盡力發展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態度。在社會互動過程中,態度是社會交換的產物。這屬于態度的( )。
A.知識功能
B.工具性功能
C.價值表達功能
D.自我防御功能
24、
同一感覺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產生變化的現象叫做( )。
A.感覺的適應
B.感覺的對比
C.感覺的分化
D.感覺的相互作用
25、
迷信、巫術的流行,說明下列哪種因素影響社會態度的形成?( )
A.經驗的情緒后果
B.參照群體
C.知識水平
D.文化因素
26、
在歸因理論中,屬于內部的、穩定的因素是( )。
A.能力
B.努力
C.運氣
D.任務難度
27、
提出態度的認知不協調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
A.費斯廷格
B.韋納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28、
在目的沖突中,個人在回避兩個有害無利的目標時引起的沖突是( )。
A.雙趨式沖突
B.雙避式沖突
C.趨避式沖突
D.多重趨避式沖突
29、
厭惡療法屬于( )。
A.行為矯正療法
B.精神分析療法
C.人本主義療法
D.合理情緒療法
30、
根據動機的性質及社會價值的不同,可把動機分為( )。
A.生理性與社會性的動機
B.長遠與短暫的動機
C.高尚與低級的動機
D.主導性與輔助性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