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個人所提供的行為或力的相互作用是()的本質特征。
(A)正式組織 (B)非正式組織
(c)技術組織 (D)生產性組織
41、影響和制約組織結構的因素不包括()。
(A)信息溝通 (B)技術特點
(C)企業規模 (D)管理職責
42、()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和組織條件下,為生產一定量的合格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預先規定的活勞動消耗量的標準。
(A)生產定額 (B)標準定額
(C)勞動定額 (D)服務定額
43、組織結構應隨經營戰略的變化而調整,應該在()階段設立若干職能部門,以解決地區分散而產生的協調、標準化和專業化等問題。新東方
(A)組織起步 (B)地區開拓
(c)縱向發展 (D)產品開發
44、()是以時間因素作為解釋變量,根據整個企業或企業中的各個部門員工數量的變動趨勢,對未來的人力資源需求做出預測的方法。
(A)集體預測法 (B)回歸分析法
(c)勞動定額法 (D)轉換比率法
45、()不屬于解決企業人力資源供大于求的措施。
(A)合并或精簡某些臃腫的機構
(B)制定全員輪訓計劃,提高員工整體素質
(C)減少員工工作時間,隨之降低工資水平
(D)將符合條件而又處于相對富余狀態的人員調往空缺崗位
46、對體力勞動和事務性崗位進行工作分析時,宜采用()
(A)工作實踐法 (B)面談法
(C)問卷調查法 (D)觀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