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背景資料
某跨河單線鐵路特大橋,主跨為(48+80+48)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兩端橋跨均為90孔32m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T梁。主跨橋墩高度超過50m,為變截面薄壁空心墩。主墩水中承臺尺寸為37m× 21m× 4m。
項目經理部根據設計要求及現場情況,初步制定了主墩承臺、墩身、T梁、連續梁的施工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1)主墩水中承臺采用雙壁鋼圍堰法施工,考慮承臺混凝土灌筑體積大且處于夏季施工,采用敷設冷卻水管施工并制定了混凝土施工溫差控制措施。
(2)主跨空心墩采用翻模法施工。
(3)兩端T梁采用現場預制、架橋機架設施工;梁場位于0號橋臺后空地上,利用填筑橋頭路基作為運梁通道。
項目經理部同時制定了架梁施工流程,主要工序包括:支立0號柱、機上橫移梁、組裝架橋機并對位、吊梁并縱移梁片、運梁與架橋機對位并喂梁、安裝支座并落梁就位、重復架第二片梁、連接板焊接并鋪橋面軌道。
項目經理部在T梁澆筑前和澆筑后分別對梁場進行了檢查。經檢查發現:制梁臺座頂面為平坡,兩側模板上的振動器對稱布置;T梁僅在混凝土強度合格后立即進行了預應力張拉作業。
問題
1.根據背景資料,提出主跨梁梁部(含各段)的施工技術方案,并說明施工順序。
2.從原材料、配合比、施工措施方面,提出完善承臺混凝土澆筑防裂措施。
3.列舉主跨橋墩施工須配備的主要機械設備。
4.根據背景資料所列架梁施工工序,說明T梁架設合理的施工順序。
5.根據背景資料中的檢查結果,指出T梁生產中的錯誤做法。
32、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建某新建雙線鐵路隧道。該隧道全長3200m,無不良地質;隧道圍巖情況為:Ⅲ級圍巖2200m,Ⅳ級圍巖800m,Ⅴ級圍巖200m;采用鉆爆法施工;在隧道的中部具備設置斜井的條件;隧道施工工期為28個月。
當隧道施工至距離進口800m處時,因初期支護質量不合格而發生坍塌,導致正在掌子面3名噴錨作業人員被塌方體隔離所困。
施工單位在事故發生后24h內向建設單位報告,并通知有關單位和質量監督機構。
通過積極救援后未發生人員傷亡。從事故發生、救援到塌方段的返工直至進入正常施工,共經歷了20d時間。經核算,此次事故導致直接經濟損失為675萬元。按合同規定此次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由施工單位負責。
問題
1.根據背景資料,指出隧道施工需多少工作面,并說明理由。
2.根據背景資料,指出施工單位事故處理做法的不妥之處。
3.根據背景資料,給出隧道塌方后現場救援應采取的措施。
4.根據事故分類,指出此次事故的等級。
33、背景資料
某集團公司承建某單線鐵路工程,其中一座大橋,設計為6跨16m簡支T梁,鉆孔樁基礎,樁直徑1m,樁長65m,臺后路基填土高度4.5m。設計地質條件為海相沉積的中~厚層軟土。設計要求對橋臺及路基范圍內的基底均采用袋裝砂井處理,處理深度為12m。施工中發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公司在對項目部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時發現,該項目質量計劃文件是由安全質量部部長組織部門人員編制,質量計劃文件內容有:①編制依據;②項目概況;③組織機構;④質量控制及管理組織協調的系統描述;⑤與施工階段相適應的檢驗、試驗、測量、驗證要求;⑥更改和完善質量計劃的程序。
事件二,項目施工技術部編制了路堤與橋臺過渡段填筑方案,具體內容是過渡段路堤與橋臺錐體和相鄰路堤同步填筑,臺后采用大型壓路機碾壓,其填筑施工應符合一般路堤填筑施工要求。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碾壓,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大于20cm,碾壓遍數按照相鄰標段參數確定。
事件三,該橋按正常工期編制施工組織計劃,采用常規方法進行鉆孔樁、承臺、墩(臺)身施工,并如期完成。橋梁建成通車半年后,發現該橋出現橋臺移位。事后,在對施工期間的內業資料檢查中,發現無軟土路基的沉降觀測記錄,其他質檢資料的記錄結果顯示施工質量均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在現場實地調查中,發現橋梁施工質量合格,但軟土地基處理深度僅為8m。
問題
1.指出事件一中項目質量計劃編制的不妥之處,并說明正確做法。該質量計劃包含內容是否完整?如不完整,請補充。
2.指出事件二中的錯誤之處,并給出正確做法。
3.針對事件三,指出該橋出現橋臺移位的原因是什么?施工單位在質量管理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34、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建某新建鐵路隧道,隧道長2600m,進口段為風化巖,節理發育、破碎,圍巖為Ⅳ級,出口段為堆積層,厚度較厚,圍巖為Ⅵ級,正洞圍巖均為Ⅲ級。施工過程中發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為趕在雨季前實現進洞目標,項目部確定了出口段施工順序,工藝流程圖詳見下圖。
事件二,項目部制定的量測大綱,其中必測項目只有洞內外觀察、拱頂下沉和二次襯砌后凈空變化三項??偣こ處煂徍撕?,發現存在問題,退回要求修改補充。
事件三,隧道掘進進度計劃為平均單口開挖循環進尺為2.8m,綜合循環時間為12.4h。假定按三班制組織施工,每月作業時間為30d,考慮工程環境和時間利用率后的修正系數為0.85。隧道除進、出口外不具備進洞作業條件,進口洞口施工需1個月,出口洞口施工需3個月,進、出口同時開工,平行作業(不考慮兩個工作面相向施工臨近貫通相距B循環進尺一方要撤出對工期的影響)。

問題
1.針對事件一,指出圖中A、B所代表的施工工藝名稱。
2.針對事件二,指出還缺少幾項必測項目,并補充項目內容。
3.根據事件三,通過理論計算給出隧道單口月開挖進度(取整數)。
4.針對事件三,通過計算給出進、出口掘進的長度(取整數)和該隧道從開工至貫通所需要的時間(取1位小數)。
35、背景資料
某新建鐵路隧道長1850m,隧道圍巖設計均為Ⅲ級,局部有巖爆地層。兩個施工隊分別從隧道進、出口同時施工,開挖循環進尺不超過3m。在施工前,施工單位制定了爆破安全技術措施、出碴安全技術措施和用電管理安全技術措施,并由項目經理對工班長進行了口頭安全技術交底。在施工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1,進口段按設計掘進到620m處,施工人員在進行錨噴作業時,拱頂處發生坍塌,造成人員傷亡。經現場調查發現,該處地層圍巖為Ⅳ級,局部較松散。
事件2,在兩個開挖面相距24m時,出口段施工隊在未通知進口段施工隊的情況下,自行組織洞內爆破作業,導致出口段1名工人被飛石砸傷,進口段掌子面處拱頂掉塊,2名正在作業的噴錨工被砸傷。
問題
1.指出該隧道施工安全技術交底的錯誤之處,并說明正確做法。
2.指出背景資料中隧道工程專項安全技術措施還應包含哪些內容?
3.針對事件1,為防止再次發生此類事故,施工單位應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4.針對事件2,指出施工單位在隧道爆破作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錯誤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