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1020S1 掌握費用與成本的聯系與區別
一、費用的概念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費用的兩個基本特征:
1. 費用最終會導致企業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
2. 費用最終會減少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注意: 并不是所有減少企業所有者權益的支出都是費用,如股利的分配。
二、費用的分類
費用按經濟內容可分為:勞動對象方面的費用、勞動手段方面的費用和活勞動方面的費用三大類。
費用按經濟用途可分 為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兩類。
1. 生產成本。生產成本是指構成產品實體、計入產品成本的那部分費用。施工企業的生產成本,就是指工程成本。生產成本又可以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
(1)施工企業的直接費用是指為完成工程所發生的、可以直接計入工程成本核算對象的各項費用支出。主要是施工過程中耗費的構成工程實體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項支出,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和其他直接費。
(2)施工企業的間接費用是企業下屬的施工單位或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施工生產活動所發生的費用。間接費用往往應由幾項工程共同負擔,應當采用適當的方法在各受益的工程成本核算對象之間進行分配的費用。如企業所屬各施工單位為組織和管理施工活動而發生的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費、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差旅費、排污費等。
注意:施工企業在簽訂建造 ( 施工 ) 合同時發生的差旅費、投標費等相關費用應在發生時直接確認為當期的期間費用,不計入工程成本。
2.期間費用。期間費用是指企業當期發生的,與具體產品或工程沒有直接聯系,必須從當期收入中得到補償的費用。
期間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營業費用
施工企業的期間費用則主要包括: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三、費用與成本的關系
費用和成本是兩個并行使用的概念,兩者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成本雖說也是一種耗費 , 但有和費用不是一個概念。成本是針對一定的成本核算對象 ( 如某工程程 ) 而言的;費用 則是針對一定的期間而言的。
費用與成本都是企業為達到生產經營目的而發生的支出 , 體現為企業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 , 并需要由企業生產經營實現的收入來補償。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所發生的生產費用是構成產品成本的基礎 , 成本是按一定對象所歸集的費用 , 是對象化了的費用。
產品成本是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生產費用的匯集,兩者在經濟內容上是一致的,并且在一定情況下費用和戚本可以相互轉化。
成本和費用之間也是有區別的。企業一定期間內的費用構成完工產品生產成本的主要部分,但本期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包括以前期間發生而應由本期產品戚本負擔的費用 , 如待攤費用;也可能包括本期尚未發生、但應由本期產品成本負擔的費用 , 如預提費用;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可能還包括部分期初結轉的未完工產品的戚本 , 即以前期間所發生的費用。企業本期發生的全部費用也不都形成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 , 它還包括一些應結轉到下期的未完工產品上的支出,以及一些不由具體產品負擔的期間費用。
四、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一) 費用確認的原則
1. 權責發生制原則
2. 配比原則
3.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 二 ) 費用確認的標準
費用確認的基本標準: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費用只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從而導致企業資產減少或者負債增加、且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 。
除此之外,在確認費用時,一般還應遵循以下三個標準。
1. 按費用與收入的直接聯系 ( 或稱因果關系 ) 加以確認
2. 直接作為當期費用確認
企業的有些支出不能提供明確的未來經濟利益, 如果加以分攤也沒有意義 , 對這類費用就應直接作為當期費用予以確認。例如 , 固定資產日常修理費等。
還有一些事項會導致企業負債增加 , 但不增加資產。這類費用也應作為當期費用予以確認。
3. 按系統、合理的分攤方式確認
如果費用的經濟效益有望在若干個會計期間發生,并且只能大致和間接地確定其與收益的聯系,該項費用就應當按照合理的分配程序 , 在利潤表中確認為一項費用。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和無形資產的攤銷。
( 三 ) 費用的計量
費用是通過所使用或所耗用的商品或勞務的價值來計量的 , 通常的費用計量標準是實際成本。
工程成本的核算
1Z102052 掌握工程成本的核算
工程成本是指施工企業在建筑安裝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實際耗費 , 包括物化勞動的耗費和活勞動中必要勞動的耗費 , 前者是指工程耗用的各種生產資料的價值 , 后者是指支付給勞動者的報酬。
一、工程成本及其核算的內容
( 一 )耗用的人工費用
包括企業從事建筑安裝工程施工人員的工資、獎金、職工福利費、工資性質的津貼、勞動保護費等。
( 二 ) 耗用的材料費用
包括施工過程中耗用的構成工程實體的主要材料及原材料、輔助材料、構配件、零件、半成品的費用和周轉材料的攤銷及租賃費用。
( 三 ) 超用的機械使用費
包括施工過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機械所發生的機械使用費和租用外單位施工機械的租賃費,以及施工機械安裝、拆卸和進出場費等。
( 四 ) 其他直接費用
包括施丁今過程中發生的材料二次搬運費、臨時設施攤銷費、生產工具用具使用費、檢驗試驗費、工程定位復測資、工程點交費、場地清理費等。
( 五 ) 間接費用
主要是企業下屬施工單位或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 理工程施王所發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臨時設施攤銷費用和施工單位管理人員工資、獎金、 職工福利費 , 固定資產折舊費及修理費 , 物料消耗 , 低值易耗品攤銷 , 取暖費 , 水電費 , 辦公費 , 差旅費 , 財產保險費 , 檢驗試驗費 , 工程保修費 , 勞動保護費 , 排污費及其他費用。
間接費用不包括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費用。
二、工程成本核算的對象
工程成本核算對象是指在成本核算時所選擇的施工費用的歸集目標 , 即建筑產品生產成本的承擔者。
程成本核算對象的確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以單項建造 ( 施工 ) 合同作為施工工程成本核算對象。
即以每一獨立編制的施工圖預算所列單項工程作為施工工程成本核算對象。這樣,不僅有利于分析工程預算和施工合同的完成情況,也有利于準確地核算施工合同的成本與損益。
2. 對合同分立以確定施工工程成本核算對象。
如果一項建造 ( 施工 ) 合同包括建造多項資產,而每項資產均有獨立的建造計劃,施工企業可以與甲方就每項資產單獨進行談判,雙方能夠接受或拒絕與每項資產有關的合同條款,并且建造每項資產的收入和成本均可以單獨辨認。
3. 對合同合并以確定施工工程成本核算對象。
如果一項或數項資產簽訂一組合同 , 該組合同無論對應單個客戶還是幾個客戶均按一攬子交易簽訂 , 每項合同實際上已構成一項綜合利潤率工程的組成部分 , 并且該組合同同時或依次履行。
三、工程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 一 ) 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成本、費用開支范圍
按照企業財務制度的規定,下列支出不得列入產品成本。
1. 資本性支出。如施工企業為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而發生的支出。
2. 技資性支出。如施工企業對外投資的支出以及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支出。
3. 期間費用支出。
4. 營業外支出。如施工企業固定資產盤虧;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凈損失;債務重組損失;罰款支出; 非常損失等。
5. 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等的減值準備。
6. 在公積金、公益金中開支的支出。
7. 其他不應列入產品成本的支出。如施了企業被沒收的財物,支付的滯納金、罰款、違約金、賠償金,以及企業贊助、捐贈等支出。
( 二) 正確劃分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
1. 劃清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之間的界限。
2. 劃清各成本項目之間的界限。
3. 劃清各期施工生產成本之間的界限。
4. 劃清成本核算對象之間的界限。
5. 劃清已完合同成本與未完合同成本的界限。
6. 劃清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預算戚本之間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