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殘疾人社會工作
1、某社區有近40名殘疾人,為了更好地保障這些殘疾人的權益,滿足他們各方面的需求,社區委會準備針對這些殘疾人開展服務工作。
問題:假如你是該社區的一名社會工作者、請擬訂一份社區服務方案
答題要點:
1、問題的陳述與分析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可能面臨生活照料、就業、身體康復、社會歧視與權益保護等不同層面的問題。殘疾人社區 作是通過處理殘疾人心理社會方面的問題,幫助殘疾人克服在康復、教育、就業、婚姻家庭生活、社會權益、文化生活和環境方面遇到的障礙,讓殘疾人把損傷帶來的能力喪失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發揮潛能,有機會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
2、方案設計
根據上述案例中社區殘疾人的需求,社會工作者設計的社區服務方案如下:
(1)方案目標。呼吁社會關注殘疾人群體,提升殘疾人的生活品質,幫助殘疾人融人社會,使其享有安全、平等、溫馨的社區生活環境。
(2)方案實施策略
①組織成立社區志愿者組織,定期為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如送餐、打掃衛生、洗衣服、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等服務。
②聯系相關康復服務組織,開展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與社會康復服務,促進殘疾人最大限度地進行自理。
③整合社區其他資源為殘疾人提供服務,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幫助殘疾人申請困難補助與醫療救助;聯系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為適齡殘疾人提供就業援助與指導,促進其順利就業等。
④呼吁社會各界關注殘疾人群體的社會融合問題,如創建與推廣無障礙通道,保障殘疾人的環境友好權,消除社會歧視等。
(3)方案執行。主要包括整合社區與社會各方面的資源,落實服務方案,調控執行進度,根據需要實時調整方案。
(4)方案評估。包括殘疾人對服務的滿意度方案執行情況評估及其效果評估。
2、張女士今年45歲,十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十年來張女士靠做保姆、街道清掃員、鐘點工、搬運工等臨時工作供三個子女讀書。前年秋由于一次車禍張女士不幸失去了一條腿,住院沒多長時間,張女士就因無力支付醫藥費出院。出院后。因為突然失去了一條腿,這巨大的生活變遷讓她很不能接受,張女士非常傷心,整日悶悶不樂,脾氣也很暴躁,經常跟孩子們發脾氣。有時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沒有好轉。后來在兒子的勸說下,情緒好了一點。沒過多久,當張女士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她不僅考慮到自己的當前情況——自己的行動非常不便,不能做家務,不能做工,再加上家里突然中斷了經濟來源,三個子女中還有兩個在讀大學。張女士不禁越想越傷心,甚至想到自己一死了之,免得拖累兒女。后在鄰居的勸說下,終于打消了這個念頭。但張女士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堅強和樂觀了,她經常想到自己是個廢人,什么用處也沒有了。她的情緒很容易波動,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就經常想到這些,一面傷心,一面又愛發脾氣。一面又很氣自己沒用。她幾乎不出門,因為她既不敢面對那些像她以前一樣健康的人.也不能正視像她現在一樣的殘疾人。
問題:1.殘疾人是指什么?什么是殘疾人社會工作?
2.不是醫生的社會工作者應如何幫助張女士?
答題要點:
1.(1)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喪失或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
(2)殘疾人社會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殘疾人服務,專指社會工作者秉承利他主義的宗旨,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方法,幫助殘疾人進行能力建設并克服自身缺陷的局限性,構建社會性支持系統并克服各種環境障礙,使得殘疾人能夠全面融入社會生活,并提升人類社會整體生活質量的活動。
2.(1)康復社會工作者可以借助自己對醫療科技的基本知識,幫助她取得合適的醫療康復服務。.
(2)可以幫助她提高心理適應能力。
(3)可以幫助她進行生活自理訓練,為她提供就業輔導及其他方面的幫助。具體的工作包括了解她的生活方式、家庭狀況、經濟條件、社會處境:評估她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問題,幫助她取得單位、社區等各方面的支持,解決生活困難。
(4)可以積極促進她與殘疾人之間以及她與正常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