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學生評價
一、名詞解釋
1、教育評價:指在一定的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依據確立的教育目標,通過使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對所實施的各種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科學的判定的過程。
2、學生評價: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通過使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以學生為評價對象所進行的價值判斷。
3、診斷性評價:一般是在教育、教學或學習計劃實施的前期階段開展的評價,重在對學生已經形成的知識、能力、情感等發展狀況做出合理評價,為計劃的有效實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資源,以獲取更好的效果。
4、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主要是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進行的,一般學習內容的一個單元為評價點,采用及時的反饋和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矯正。
5、總結性評價:主要是在教學和學習后進行的評價,是對教學和學習的全過程的檢驗。
6、相對評價法:是根據所要評價對象的整體狀態確定評價標準,以被評價對象中的某一個或若干個為基準,通過把各個被評價對象與基準進行對照比較,判斷出每個被評價對象在這一集團中所處位置的一種評價方法。
7、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整體之外,確定一個客觀標準,將被評價對象與這個客觀標準進行比較,以判斷其達到標準程度的一種評價方法。
8、個體內差異評價法:是以被評價對象自身某一時期的發展水平為標準,判斷其發展狀況的評價方法。
9、學業評價:是學生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國家的教育教學目標為依據,運行適當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徑,系統地收集學生在各門學科教學和自學的影響下認知行為上的變化信息和證據。
10、學生學業評價:認知學習的評價、技能學習的評價、情感學習的評價
11、品德心理結構: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 科爾伯格 三水平六階段理論
二、問答題
1、中小學學比較常用的測驗類型
(1)準備性測驗和結果性測驗
?。?)標準化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
(3)客觀性試題測驗和主觀性試題測驗
2、學生評價理論與實踐的當代走向:
?。?)倡導構建以發展為本的學生評價體系
?。?)以質的評價模式取代量化的評價模式
(3)強調評價的真實性和情境性
?。?)鼓勵學生評價中的合作行為
?。?)重視思維過程的評價
3、我國中小學品德評價常用的方法
?。?)整體印象評價法(2)操行評定評價法(3)操行計量評定法
4、教師在情感評價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學生情感學習的評價一般采用觀察法和問卷法
(2)應尊重學生的學習情感表現
?。?)應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