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名詞解釋:
1、教育目的:教育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反映對教育在人的培養規格標準、努力方向和社會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價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價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價值判斷意義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價值實現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養所具有的某種價值取向,是指導教育活動最根本的價值內核。
操作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實踐操作意義的教育目的,即現實要達到的具體教育目標,表示實際教育工作努力爭取實現的某些具體目標。
3、終極性教育目的和發展性教育目的
終極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終極結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種教育及其活動在人的培養上最終要實現的結果,它蘊涵著人的發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質。
發展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連續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動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所要實現的各種結果,表明對人培養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前后具有的銜接性的各種要求。
4、正式決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決策的教育目的
正式決策的教育目的:指被社會一定權利機構確定并要求所屬各級各類教育都必須遵循的教育目的。
非正式決策的教育目的:指蘊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論中的教育目的,它不是被社會一定權利機構正式確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理論主張和社會根基而存在的。
5、可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二、問答題:
1、教育目的的功能:P59
(1)定向功能 (2)調空功能 (3)評價功能
2、教育目的的基本價值取向:(人本主義的價值取向和社會本位主義的價值取向)
(1)人本主義教育目的的基本內容P63第4段
(2)人本主義教育目的的評價 P64 最后一段
(3)社會本位價值取向教育目的的基本內容 P65第2段
(4)社會本位價值取向教育目的的評價 P66 第2段
(5)如何處理二者的關系P66 -67
3、教育目的價值取向應注意的問題P67-75
(1)社會價值取向應注意的問題。
(2)個人價值取向應注意的問題
4、我國教育目的實現的策略:
(1)正確領會和把握全面發展
(2)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
(3)正確認識和處理各育的關系
(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實踐性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