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資格面試結構化每日一練(6月10日)
一、如果有學生當面問你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你會怎么辦?
有學生當面提出關于我個人隱私的問題,這對于我來說確實有尷尬,但是,我相信學生的這種做法是基于青春期的強烈好奇心。因此,我會機智處理,轉移話題,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有效推進課堂教學的進度。
首先,我會點頭微笑肯定學生的勇敢提問,向學生表明我的態度:問題涉及個人隱私,不方便在課堂上正面討論。但是為了維護學生自尊心,我會委婉拒絕,告訴學生這類問題可以在課下單獨探討,或是找個合適的時機再告訴大家。
其次,我會表揚這位學生提問的做法,鼓勵大家向其多學習積極思考,敢于提問的精神。但是要注意不要探聽他人的個人隱私,這屬于“偷窺”行為,類似于“刺猬揭傷疤”的行為,當事人是會受到傷害的。告誡學生交流要注意時機和場合,繼而話題轉移,將大家的注意力遷移到課堂教學中。
我的回答完畢,謝謝!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對于學習知識而言,知道怎么去學的人比不上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及以此為樂的人。孔子的這句話,說明了學習的三種境界——“知”“好”“樂”,更強調了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件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愉快的體驗。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重要作用。這就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其將這種興趣內化為不斷開拓進取的驅動力,最大化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要想達到這一目標,我認為,可以從“培養”和“強化”兩個方面著手。前者,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地設計課程,從學生接受的角度出發,適時引導,巧妙設問,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探索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其潛在的學習興趣;后者則是在學生已有興趣的基礎上,通過鼓勵、拔高等方式,不斷強化學生對自己的心理認同感,避免出現“三分鐘熱度”的情況。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濃厚的興趣參與學習活動,并收獲較好的學習效果。
我的回答完畢,謝謝!
相關推薦: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進入微信學習群,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