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綜合素質易錯題與考點匯總,快來看看你踩坑了沒?
一、職業理念
1.某中學校長對素質教育檢查組說:“我們學校對素質教育十分重視, 課外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有科技小組,術小組,音樂小組。但現在學生正在上課,下午課外活動時,請你們指導。該校長對素質教育的理解( )。
A.不正確,素質教育不等于課外活動
B.不正確,素質教育不包括興趣小組
C.正確,素質教育要開展課外活動
D.正確,素質教育要組建興趣小組
考點:素質教育實施的基本途徑
點撥:素質教育應貫徹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而不僅是開展課外活動或興趣小組。
2. “孟母三遷”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說明了環境對人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關于學校優化育人環境,下列說法不恰當的是( )。
考點:學校文化
點撥:綜合素質偶爾也可能會考察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因此,答題時,需綜合運用科目二的知識。
3.吳老師在指導青年教師時說道:“我們是生物老師,自己就知道生物的多樣性和保護這種多樣性的重要,所以對各有所長的學生,我們可不能做一個把學生修剪得整整齊齊的園丁。”這種說法表明教師勞動具有( )
A.差異性
B.協作性
C.復雜性
D.示范性
考點:教師職業的特點
點撥:教師職業特點中,常考的有復雜性、示范性、長期性。差異性是指勞動對象的差異性,不是教師職業勞動的差異性。
示范性:為人師表;長期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4.每周五,崔老師都會帶領老師們研討并反思學校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經常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和登門拜訪等形式向大學教授請教,或是與校外講師共同探討,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該做法體現的教師專業發展途徑是( )
考點:教師專業發展途徑
點撥:該題如果描述是“邀請大學教授或其他專業人士解決問題”,那答案則選D專業支援,
行動研究 VS 專業支援
前者 自己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后者 把問題“拋”給其他教育專家。
二、教育法律法規
5.《中華人共和國憲法》規定,我國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民主協商制度
B.民主專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社會主義制度
考點:《憲法》總綱
點撥:《憲法》是新增的法律考點,備考時,對關鍵條例的關鍵詞進行識記即可,不要過于糾結,總共考1道題。
6.16歲的蔣某因搶劫被公安機關抓獲,當地電視臺將蔣某接受審訊的清晰畫面在當地新聞節目中播出,該電視臺的行為( )
A.不違法,如實報道沒有構成侵權
B.不違法,傳播正能量不構成侵權
C.違法,侵犯了蔣某的隱私權
D.違法,侵犯了蔣某的名譽權
考點:學生權利保護
點撥:隱私權 VS 榮譽權
隱私權:個人信息不被公開或不被查看
榮譽權:強調對自己的正面評價
7.中學教師黃某認為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侵犯其權利而提出申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受理其申訴的機關是( )
考點:《教師法》
點撥:“找爸爸原則”即找上一級管理部門
三、教師職業道德
8.老師和家長聯系緊密,要求家長每天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還從專業的角度要求家長完全按老師說的方法教育孩子。每當學生犯錯,就把家長請到學校,共謀對策,老師的做法( )。
A.不可取,不應把家長當作教師的“助教”
B.不可取,不應把教育的責任推卸給家長
C.值得提倡,共同教育學生可以增強教育的效果
D.值得肯定,發揮了“聞道在先,學有專攻”的優勢
考點:教師職業道德行為
點撥:教師與家長的人際關系處理是常考點,需重點關注,其基本要求為:
(1) 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系;(2)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3) 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 (4) 教育學生尊重家長。
9.青年教師王老師為提高教學水平,從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乃至教學語言都嚴格認真模仿特級教師李老師的做法,但教學效果仍然不佳,導致王老師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包括( )
A.王老師缺乏反思意識
B.王老師忽視學生的差異性
C.王老師缺乏教學創新
D.王老師缺乏誠懇學習態度
考點:教學反思
點撥:認真審題,是不包括,每次考試都有同學出現審題不仔細失分。
五、基本能力
10.下列表述,與并非“只有本地人當經理,才能把企業搞好”的判斷一致的是( )。
A.要想把企業搞好,必須由本地人當經理
B.只要把企業搞好了,誰來當經理都可以
C.不由本地人當經理,也可以把企業搞好
D.不由本地人當經理,就不能把企業搞好
考點:命題推理
點撥:并非“如果p,那么q”=p且非q
并非“只有p,才q”=非p且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