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的考試中,關于德育考點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每年必考,非常重要,必須要掌握的!!!根據歷年真題,整理了4大命題考點,每個都需要理解+記憶。
考點1、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題)
(1)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的知情意行統一的培養提高過程。
補充:
其中,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以及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選擇多種開端,多種教育程序。如小學生從德育行為開始、初中生從德育意志開始、高中生從德育認識開始。
(2)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統一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與交往、對學生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在交往和活動中形成)。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 反復的、不斷前進的過程。
要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思想行為的反復,善于反復抓、抓反復,引導學生在反復中逐步前進。
記憶口訣:通過統一活動,克服長期矛盾
考點2、德育途徑(選擇題)
考點3、德育原則(材料分析題常考,非常非常重要)
原則名稱 | 基本含義 | 貫徹要求 | 舉例 |
導向性原則 | 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 (1)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 | 舉辦“紅色旅游”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
疏導性原則 | 進行德育時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得他們積極向上。 | (1)講明道理,疏通思想。 | 如“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你,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
知行統一原則 | 既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煉,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 (1)組織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2)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此原則;(3)教師也要以身作則,做好示范。 | 如組織“媽媽辛苦了,給媽媽洗腳”的活動。 |
因材施教原則 | 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以及思想品德發展的實際現狀,因材施教,引導學生。 | 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年齡特征進行教育。 |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
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 | 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促進學生道德成長。 | (1)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客觀得評價學生;(2)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里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3)要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 學生成績好,但是性格很內向,老師讓他擔任學習委員,督促大家學習。 |
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想結合原則 | 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 對學生嚴慈相濟。 |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盡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p> |
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 進行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前后連貫地進行。 | 協調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統一認識和步調,有計劃、有系統的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 | 教育中出現了“5+2=0”現象,這違背了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在學校中接受5天教育,在家中接受2天教育之后回到原點,說明教育方向不一致) |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 教師既要通過集體的力量教育個別學生,又要通過對個別學生的教育影響集體。 |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辯證統一起來。 | 班會宣傳誠信考試的重要性,同時對考試作弊的嚴肅處理。 |
記憶口訣 | 陶行知疏導一個別學生:積極守紀律,才有尊嚴。 |
考點4、德育方法(選擇題、簡答題)
關鍵詞,往往是出題點,需要重點關注。
德育方法 | 概念 | 關鍵詞 | 舉例 |
說服教育法 | 借助語言和事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認識的方法。 運用時需注意:(簡答) (1)明確目的性 (2)富有知識性、趣味性 (3)注意時機 (4)以誠待人 | 提高思想認識 | 學生有早戀的現象,教師用沒有成熟的果子又酸又澀來比喻早戀造成的影響,提高學生的認識,正確看待早戀。 |
榜樣示范法 |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 | 榜樣 | 小紅拾金不昧,老師要求全班同學以小紅為榜樣向小明學習。 |
指導實踐法 (實際鍛煉法) | 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實際活動,在行為實踐中使學生接受磨煉和考驗,以培養優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 活動 | 清明節,學校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就是利用掃墓這種實踐活動讓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 |
情感陶冶法 (陶冶教育法) | 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 創設情境 | 校園的墻壁上都掛有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以及偉人的畫像和名言,就是利用環境熏陶感染學生。 |
品德評價法 | 根據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 | 評價 | 小明拾金不昧,老師在班會上表揚小明,并將小明的名字貼在明星墻上以示獎勵。 |
自我修養法 | 指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自我品德反省,以實現思想轉化及行為控制 | 主動學習、反省 | 鼓勵學生用寫座右銘的方式自我激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