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原有認知結構的特征直接決定了遷移的可能性及遷移的程度。原有認知結構對遷移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者是否擁有相應的背景知識,這是遷移產生的基本前提條件。
(2)原有的認知結構的概括水平對遷移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經驗的概括水平越高,遷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經驗的概括水平越低,遷移的范圍越小,效果也 越差。
(3)學習者是否具有相應的認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對認知活動進行調節、控制的元認知策略,也影響著遷移的產生。掌握必要的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是提高遷移發生可能性的有效途徑。
2.促進學習遷移的方法有:
(1)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與編排教學程序。選取合適的變式材料;選擇與應用情景相似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情景;教材體系的合理安排;合理安排教學步驟。
(2)促進學生學習遷移的教學技巧。促進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學規律的教學,提高學生對這些內容的理解水平;應用比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擾;強調遷移的特征,引起學生的遷移心向。
(3)學習方法的傳授與訓練。如通過自我提問、反思練習等來訓練元認知。
3.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會有遷移,從來不存在相互間不產生影響的學習。而且,學生能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新的學習中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可以說遷移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無所不在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遷移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性密切相關。解決問題就是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面臨的問題情境進行分析,以發現問題的起始狀態和結果之間的聯系的過程。問題解決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就是通過對當前問題的合理表征,將生成的問題表征與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問題間的類化,將已有的知識經驗具體運用到當前的問題情境中,這種問題的類化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具體化的過程也就是遷移的過程。因此,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創造性與已有技能和知識的積極遷移密切相關。學生遷移能力的提高會增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
(2)認清遷移的實質和規律對教材的選擇和編寫、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過程的組織都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而且,充分認識遷移發生的規律,也有助于教師把教學實踐中積累的教學經驗遷移到新的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