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述題
1.教學評價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
(1)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這是按教學評價實施的時機來劃分的。形成性評價通常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一般是由學生完成一些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測驗來進行。總結性評價,或稱終結性評價,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是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測定。
(2)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這是按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來劃分的。常模參照評價是指評價時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為參照標準,根據其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來報告評價結果。標準參照評價,是基于某種特定的標準來評價。
(3)配置J性評價和診斷I生評價。這是按教學評價的功能來劃分的。配置性評價,或稱準備性評價,一般在教學開始前進行,以便摸清學生的現有水平及個別差異。診斷性評價,是指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個體差異,多半是在形成性評價之后實施。
(4)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這是按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來劃分的。正式評價是指學生在相同的情況下接受相同的評價,且采用的評價工具比較客觀。非正式評價則是針對個別學生的評價,評價的資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非正式評價可以作為正式評價的補充。
2.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性,即多次測驗分數的穩定、一致的程度。它既包括時間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內容和不同評分者之間的一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測量的正確性,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為一個低效度的測驗,即使具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獲得有用的資料。
(3)區分度。區分度是指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或鑒別能力。它是根據學生對測驗項目的反應與某種參照標準之間的關系來估計的。
3.教學評價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導向功能。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直接影響著教學評價的觀念,而教學評價又制約著辦學方向。科學的評價要通過全面合理地制定評價標準、客觀地評價教學質量,把學校教育的重心移到素質教育上來,創造全面發展的育人環境,推動教育事業發展。
(2)鑒定選拔功能。教學評價的鑒定選拔功能,伴隨著評價活動的產生而同時出現, 時至今日仍然是教學評價的重要功能。教學評價的鑒定功能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用于配置和決策;二是進行認可鑒定;三是資格鑒定;四是用于選拔評優。
(3)激勵改進功能。教學評價的改進功能是伴隨著教學評價的發展,在觀念上的重要
突破。現代教育評價通過合理的評價,促使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健康成長。
4.標準化成就測驗是指由專家或學者所編制的適用于大規模范圍內評定個體學業成就水平的測驗。這種測驗的命題、施測、評分和解釋,都有一定的標準或規定。由于測驗條件的標準化,測驗的結果比較客觀一致,適用的范圍和時限也較寬廣。標準化成就測驗的
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客觀性。在大多數情境下,它是一種比教師自編的測驗更加客觀的測量工具。
(2)計劃性。專家在編制標準化測驗時,已經考慮到所需的時間和經費,因此它比大部分的課堂測驗更有計劃性。
(3)可比性。標準化測驗由于具有統一的參照標準,使得不同考試的分數具有可比性。
5.在實際教育中,尤其是情感領域的教學評價,教師可以使用非測驗的評價技術。情感教學不屬于任何一個學科,其效果可能產生在任何一種認知學科的教學過程中。
(1)案卷分析。案卷分析是一種常用的評價策略,其內容主要是按照一定標準收集起來的學生認知活動的成果。
(2)觀察。觀察是指通過教學過程中的非正式觀察搜集關于學生學業成就的信息。這種觀察不只限于智能的發展,還包括學生生理、社會和情緒的發展。
(3)情感評價。可以借助已有的量表,也可以鼓勵教師自己編制評價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