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品德的功能結構理論認為品德的構成部分是( )
A、生成結構 B、定向結構 C、執行結構 D、定型結構
27、品德形成的內部條件包括( )
A、認知發展水平 B、性別 C、助人能力 D、依戀感
28、審美情感是對應于不同層次的審美認知產生的不同性質的美感體驗,它們分別是( )A、直覺美感 B、形象美感 C、理性美感 D、倫理美感
29、審美的準備階段需要有什么內部條件?( )
A、審美經驗 B、審美期待 C、審美能力 D、審美對象出現的信號
30、教師的專業素質在認知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現在( )
A、知識結構 B、智力水平 C、教學技能 D、事業責任感
31、教師的教育能力包含的主要成分是( )
A、理解學生的能力 B、教學監控能力 C、教學反思能力 D、口語表達能力
32、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有( )
A、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B、微格教學 C、教學反思 D、關注自身
33、教學設計的原則是( )
A、系統性 B、靈活性 C、可行性 D、教育性
34、教學目標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是有條件的,綜合多個實驗結果,我們認為教學目標有效的條件是( )
A、學生對目標有意識 B、目標明確具體、數量適當
C、置入目標的時間恰當 D、教學目標能夠回應教學過程
35、分析教學對象的主要內容是分析( )
A、學生的起始能力 B、學生的背景知識 C、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興趣 D、學生的家庭背景
36、教學中常用的評價方式有( )
A、自主評價 B、互相評價 C、共同評價 D、個別評價
37、個別化教學的主要方式有( )
A、程序教學 B、計算機輔助教學 C、掌握學習 D、發現教學
38、陳述性知識的教學程序根據學生學習的感知、理解、保持的規律應該是( )
A、組織與呈現教材、促進知識理解、指導復習
B、呈現先行組織者、設計附加問題、激活原有知識
C、示范講解、變式練習、反饋
D、組織與呈現教材、激活原有知識、練習
39、學生的認知差異主要表現在( )
A、智力水平 B、知識結構 C、認知風格 D、信息加工方式
40、記憶性學習任務的特點是( )
A、清晰 B、風險高 C、動機高 D、動機低
41、優生與差生在知識水平上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
A、知識量 B、知識的理解程度 C、知識結構 D、知識的層次
42、判斷一群人是否群體的標準是( )
A、有共同的目標 B、有角色分配 C、有共同約定的行為規范 D、有很強的凝聚力
43、發生從眾的主要原因是( )
A、個體缺乏主見 B、群體凝聚力強 C、個體害怕被孤立 D、需要轉移責任
44、學生在學校的人際關系主要是( )
A、同伴關系 B、師生關系 C、朋友關系 D、合作關系
45、合作能滿足個體的什么心理需要?( )
A、歸屬 B、支配 C、情感 D、自尊
46、合作與競爭是群體的必然功能,競爭的作用是( )
A、激發動機 B、增強個人的自我意識 C、滿足成就動機 D、加強責任感
47、人際溝通的非語言符號系統有( )
A、視—動符號系統 B、時—空組織系統 C、目光接觸系統 D、輔助語言系統
48、影響課堂紀律的教學因素是( )
A、教學時間的安排 B、課程表的編制 C、教學過程的規劃 D、課堂常規
49、標準化測驗的優點是( )
A、客觀性 B、計劃性 C、可比性 D、權威性
50、判斷一位教師編制的測驗是否好的標準是( )
A、效度 B、信度 C、難度 D、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