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試比較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不同?
答:學科課程也稱分科課程,是以學校為中心設計的課程,有:一、科目本位課程,其特點是,強調知識的炎夏別性和安排學校的計劃性,注重學科的不同價值,主張以不同學生的要求,強調區分和適應學社感的個別差異。二、藝術性學科課程:特點是科于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客觀世界,培養學生符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符合小學,中學認識發展的特點。三、學術性學科課程:特點是精選傳統的學科內容,更新教材,引進現代化的成果以培養升大學的學生為目的,突出基本概念和事物的內部聯系;學科的劃分更細,內容更抽象。
活動課程是以活動為主設置的課程,影響深遠而廣泛的社威,其特點是,以兒童為"生活"或經驗為課程的中心,課,課程內容的選擇取決于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局限于兒童日常的生活經驗,變分科的組織形式為綜合作業的組織形式,強調兒童學習的主動性,特別重視兒童能力的培養。
9、論述發展性教學理論?
答:一、基本觀點:發燕尾服性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 前蘇聯的教育家贊科夫,其發展性教學理論的基本內容如下:1)教學過程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他主張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應推動學生的發展,認為"只有當教學走在發展前面的時候,才是好的教學"。 2)學生學習的內部誘因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把教學作為一個整體來考察和安排,不能滿足于僅僅改革各學科的教學方法或教學過程中的個別方面,要把各個教學科目、教學方法,教學原則作為一個教學整體,共同作用于學生的發展。二、教學原則:1)高難度原則2)高速度原則3)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的原則4)使學生理解學生過程的原則5)使全班所有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10、試論教學組織形式和歷史發展趨勢?
答:一、古代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1)個別教學:是古代最基本的教學形式。2)班組教學。二、現代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以班級授課為主還有:班級授課制與個別教學或班組教學設計教學法、道爾頓制、文納特卡制,具有高效、快速、大量、經濟、規范、程序等優點,更有利于學生個體社會化,因而適應社會需要。三、當代學校的教學組織朝著兩個相反的方向發展:蘇聯堅持并完善了班級教學,西方則在教學個別化方面大膽嘗試,雙方均力圖多快好省的最佳教學組織形式,都取得了成績,表現在:分組教學、不分級制;特朗普制;開放教學;小隊教學;程序教學;復式教學;現場教學。在當代,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教學組織形式的發展也呈現了多樣化,綜合化,個別化等趨勢。隨著高新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以及人們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學組織還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
11、論述實行校長負責制的幾個關系?
答:1、校長要正確處理好與上級領導的關系,2、校長要正確處理好與學校黨組織的關系(論述校長書記的關系)3、校長要正確處理好與學校領導班子的關系。4、校長要正確處理好與教職工的關系。
12、教育立法的意義?P279
答:1、教育立法是現代教育普及化,大眾化的要求,2、教育立法是教育權社會化、國家化的要求。3、教育立法是現代學?;顒尤遮厪碗s化的要求。4、教育立法是現代國家法制化的要求。
13、論述教育評價的功能?P312
答:1、鑒定功能。2、改進功能。3、激勵功能。4、管理功能。5、研究功能
14、論述教育評價的原則?
答:1、方向性原則:教育評價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過教育評價的監督、調控來保證社會主義辦學的方向。應以社會主義方向為總原則。方向性原則還以為替教育評價應體正確的教育價值取向,即教育評價的服務方向。教育評價的價值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為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服務,即個人本位。教育評價必須把為社會和個人相結合的服務方向作為基本的價值取向。2、客觀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是指在教育評價時必須采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有能主觀臆斷或攙雜個人感情,要做到以下幾點:1)客觀地確定指標和價值標準。2)評價方法要客觀。3)信息收集與評價輿論要客觀。3、一致性原則:一致性原則是指在教育評價時,必須有一致的標準,無論是對集體還是對個人的評價必須使用同一的標準。一致性原則一方面是指教育目標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是指在同一范圍內,對旬同的對旬必須用同一的標準。4、全面性原則:創面性原則是指教育評價標準的制定以及評價的過程應當具有全面性,評價的標準不能只突出一個項目,評價的過程也要盡可能地收集各個方面的信息,不能偏聽偏信,在沒有搜集到有關的信息時就進行判斷。全面性原則不是讓我們在評價時對標準中的各個項目不分主次,等量齊觀,要賦予主要項目一定的權重。但也不能忽視非主要項目。5、目的性原則:教育評價實際上是一種管理手段,也是有目的的活動,只有確定了相應的評價目的后,才能選擇有效。適當的方法來進行。6、教育性原則:教育性原則是指在教育評價中必須促進被評價者積極上進,從而發握手優點改正缺點。應做到以下幾點:1)充分尊重和信任評價對象。2)要正確處理評價結果,成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對于問題以解決問題為主,不要過多地斥現和批評。7、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結合的原則:單項評價是指對評價對象從某個側面進進行的評價,綜合評價是指對評價對象進行完整的系統的分析。單項評價是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或手段,綜合評價并有是單項評價結果的簡單相加。8、靜態與報考評價相結合:靜態評價就是對評價對象已經達到的水平或已經具備的備件進行判斷。報考評價是指對于評價對象的發展狀態的評價。9、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定性分析就是對教育過程和結果的性質進行分析,這種分析側重與事物的質的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對教育過程的結果從數量方面進行分析,這種分析側重與事物的量的方面。
15、試論中學教育目標的三次提出?
答:建國以來,國家對中學教育目標有三次正式表述:第一次1951年規定,普通中學的宗旨和教育目標是使年輕一代在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各方面獲得全面發展,使之成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自覺的、積極的成員。 第二次1963年規定,中學教育的任務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勞動后備力量和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合格的新生。 第三次1978年教育部發布通知,試行《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對1963年《條例》修改而成。 三點認識:1)中學教育目標的規定總是與我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的大背景緊密聯系2)有兩點沒有變,一點是使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獲得全面發展,二點是培養的人才的性質是社會主義的新人3)對人才的質量規格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