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2009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概論習題一
一、判斷題
1.《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明確規定“中等及中等以下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Ö)
2.實行校長負責制后校長除接受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黨組織的領導和監督外,他對學校教學方面事務可以大膽決策和指揮,而不受其他人的制約。(Í)
3.學校管理機構分為決策機構、咨詢機構、執行機構與反饋機構。其中,決策機構為以校長為首的領導班子;咨詢機構為校務委員會;執行機構為校長領導下的各級執行系統;反饋機構由校務委員會與其他組織機構組成。(Ö)
4.學校管理的過程有計劃、執行、控制、評價。(Ö)采集者退散
5.共青團是學校的最基層的正式組織,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Í)
6.班級組織是學生學習認同群體目標,掌握群體生活規范,培養正確的社會行為,形成良好的交往品質的重要環境。(Ö)
7.班級組織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豐富班級管理角色和形成班級管理角色的報考分配制度。(Ö)
8.班級作為非成人組織,要完全靠外部力量來管理與控制。(Í)
9.班級管理的模式有三種:功能性取向模式、行為改變取向模式、人際互動取向模式。(Ö)
10.果斷紀律理論是行為改變取向模式的代表。(Ö)
11.人際互動模式注重教師行為對學生情意方面的影響。(Ö)
12.班級文化包括三種狀態:最為顯性的班級環境布置、最為隱性的班級人際關系和班風、中間狀態的班級制度與規范。(Ö)
13.在法制社會,教育法能夠運用教育活動的任何地方。(Í)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于1995年9月1日開始實施,在我國教育法規體系中處于“母法”的地位。(Ö)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我國建國以來頒布的第一部直接與教育相關的法律。(Í)
16.《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4次會議通過。(Ö)
17.教育執法指運用一切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來實施教育法律的活動。(Ö)
18.教育執法的內容包括:推行教育法規的實施、對教育守法狀況進行監督檢查,以及對違反教育法的行為依法追究法委責任。(Ö)
19.定量評價主要是一種數量化評價,它主要運用統計與測量的方法對被評對象的信息進行數量化處理。(Ö)
20.診斷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之初對學生的知識儲備的一種評價,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教師對學生因材施教。(Ö)
21.相對于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伴隨教學過程經常使用的一種評價。(Ö)
22.個體內差評價可以以自己也可以以同學個體為參照點而實施的一種評價。(Í)
23.論述題、作文等屬于客觀性評價。(Í)
24.教師評價主要包括教學工作評價與班主任工作評價兩個方面。(Ö)
25.教學工作評價有學校領導評價、教研組同事評價、學生反饋評價、教師自我表現評價組成。(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