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環境分物質和精神兩個部分,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2.A.物質環境是發展的基礎。
3.C.孔子最早提出先天與后天關系。
4.A.遺傳因素在個體發展中有重要的影響。
5.C.遺傳因素是個體差異的物質基礎。
6.B.少花錢多辦事是我們的優良傳統。
二、名詞解釋
1.精神環境又稱非物質環境或社會環境,它的內涵是指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以及社會信息。
2.物質環境由天然環境和人工環境所組成。氣候、山、河、海洋、空氣、水等為天然環境;城市和農村的建設、工作勞動環境條件、個人居住條件等為人工環境。
3.環境的界限性指各活動區要劃分清楚,界限明確,便于幼兒開展活動和教師進行管理。
4.環境的相容性指在布置活動區時要考慮各個區域的性質,盡量把性質相似的活動區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擾。
5.環境的轉換性指教師在考慮劃分各個區域的同時,也要考慮幼兒可能出現的將一個活動區內的活動延伸轉換至其他活動區的需要。
6.幼兒常規即幼兒的行為常規。具體來說就是教師按照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有順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為規范,讓幼兒經常固定地執行,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判斷題
1.×。教育性與可控性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
2.√。
3.×。開放性原則是指將大、小環境有機結合。
4.√。
5.×。環境也應該是報考發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