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論述幼兒園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
答:幼兒園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觀察、實驗、游戲操作、參觀、談話和討論、講解和講述等。具體特點分別如下:
(1)觀察法
觀察法可輔導幼兒學會運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去認識所選定的觀察對象,是幼兒獲得感性經驗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運用觀察方法,讓幼兒直接與客體相互作用,可以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擴大幼兒的眼界,有效地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鍛煉幼兒感知覺的敏銳性和大腦機能,發展幼兒的智力,尤其是觀察力,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和積極的態度。
(2)實驗法
幼兒園的科學實驗主要是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或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進行嘗試和探索。在使用實驗方法時,應重視實驗的過程,而不在乎是否能得出一個什么結論或有個什么了不起的發現。只有在過程中才能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認真、專注等科學態度,才能讓幼兒學會觀察、提問、實驗、分析、推理等科學方法。
(3)游戲操作法
游戲操作法是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參與活動,進行操作學習的方法。要避免把幼兒園的操作活動變成“騎兵式”的操練,讓幼兒聽著教師的指令,一步一步地擺弄學具或材料,全班齊步走,沒有一點自己探索的空間,像這樣的操作仍然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游戲操作是一種在玩中的學習,一要給幼兒自己探索的空間,二要讓幼兒在過程中有愉悅感。
(4)參觀法
參觀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的要求,組織幼兒到園外,如自然界、生產現場、社會生活場所等去學習的活動。參觀能使幼兒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探究而獲得較豐富的直接知識和經驗。參觀要有明確的目標,參觀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特別注意幼兒的安全。同時,注意指導幼兒圍繞參觀的主要內容收集、整理信息。
(5)談話、討論法
談話與討論是教師和幼兒雙方圍繞一個問題或主題,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意見,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進行相互交流的過程。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充分尊重幼兒的說法。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到的是在集體面前表達和交流的方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并與別人溝通,而不僅僅是獲得一個正確的結論。
(6)講解、講述法
講解是運用口頭語言向幼兒說明、解釋事物或事情。在教學中,很少單獨使用講解的方法,因為幼兒注意力難于持久,不可能長時間聚精會神地聽講解,而且他們對言語的理解能力也有限。如果講解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運用,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
講述是運用語言向幼兒敘述事實材料或描繪所講的對象。教師講述時要善于運用語言表達技巧,注意語速的快慢、停頓,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強弱等。教師活躍愉快的神態也能使語言更具有感染力,這樣不僅有助于幼兒吸收學習內容,而且有助于幼兒從教師那里學到語言表達的方式。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運用哪一種教學方法并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一次只能用一種方法。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每種方法的優勢和不足,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并能夠將不同方法結合在一起,取長補短。這樣才能使各方法發揮更大的作用,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