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簡述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的作用。
答:游戲是學前教育的基本活動。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的作用決定了幼兒游戲的質量和對幼兒成長發展的不同效果。一般而言,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1)創設游戲環境
教師應根據該班幼兒的興趣、愛好、發展水平及教育目標創設游戲環境。
(2)指導和促進游戲的開展
教師在指導和促進游戲的開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激發興趣。教師可以通過介紹活動內容,展示活動材料,提出行為要求等方式,鼓勵嬰幼兒選擇活動。
②教師要多用肯定性的態度,在游戲過程中創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氛圍。
③針對不同情況,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育方法。
(3)觀察和評估游戲
通過對游戲的觀察和評估,可以真實地捕捉到嬰幼兒在身體、智力、知識經驗、情感、社會適應性、興趣、個性等各方面的發展狀況和特點,為教師指導游戲提供客觀依據,不斷地提高游戲的教育效果。
4.如何使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答:要想使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重視幼兒的自發性游戲
自發性游戲是指幼兒自己想出來的、自己發起的游戲,這種游戲完全符合游戲的特點,最貼近游戲的本質,也是幼兒最愿意玩的游戲。自發性游戲特別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只有幼兒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幼兒才可能成為自己活動的真正主體,才可能使以自主性為顯著特征的游戲成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教師要充分認識自發性游戲對幼兒的重要作用,應準許、支持并鼓勵幼兒進行自發性游戲。同時,教師應為幼兒的自發性游戲創造各種條件,如提供時間、場地和材料等,并給以適當的幫助。
(2)充分利用游戲組織幼兒園各類教育活動
為了達到幼兒園的保教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教師除讓幼兒進行各種游戲活動以外,還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教育活動,如勞動、參觀、上課等。為了既保證教育的計劃性、又保證游戲成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游戲組織各類教育教學活動。
(3)滿足幼兒對多種游戲的需要
幼兒對游戲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他們想玩各種各樣的游戲,加上幼兒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有的幼兒想玩角色游戲,有的幼兒想玩結構游戲,即使是同一種游戲,幼兒關注的重點、感興趣的側面也有差異。各種游戲之間并無好壞、高低之分,任何一種游戲都具有其自身獨特的作用。所以,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游戲,注意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幼兒的需要。同時,幼兒對游戲種類的需要又是發展變化的,教師應不斷觀察幼兒游戲的興趣和對游戲種類的需要,根據幼兒的需要組織游戲,這樣才能使游戲成為幼兒的基本活動。
5.教師在組織指導開展角色游戲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答:教師在組織指導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開闊眼界是發展角色游戲的基礎。幼兒的生活內容越豐富,知識越多,游戲的主題和內容也就越新穎。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途徑來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2)尊重幼兒的意愿
角色游戲的主題一般反映了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認識,主題應該由幼兒自己提出,不要讓教師硬性規定。由于不同年齡的幼兒有著不同的發展水平,教師要適時地給予引導。在選擇角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允許幼兒扮演各種角色,允許幼兒根據他們的經驗自由表現。
(3)在游戲中善于觀察幼兒的表現,進行個別教育
幼兒具有不同的個性特點,無論在體力、知識、能力、行為表現、性格等方面都有差異。角色游戲是按幼兒的意愿進行活動,他們在其中可以充分地、真實地表現自己。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的活動,這樣便可以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和表現,通過游戲教育他。
(4)根據幼兒游戲的情況,參與到游戲中,促進幼兒游戲情節的發展
當幼兒的游戲出現困難或不順利的情況時,教師可以適時地參加到游戲中去。至于教師如何參與和何時參與都要根據當時的情況而定,當發現幼兒角色游戲活動的內容單調乏味,以致不能投入和順利地開展時,教師可以試著直接加入他們的行列。
6.如何樹立正確的游戲教育觀?
答:游戲在幼兒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幼兒的正當權利,是學前教育的基本活動,要樹立正確的游戲教育觀首先必須樹立以下觀點:
(1)游戲是兒童的正當權利
幼兒在生理上發育還很不成熟,他們以游戲為生命,游戲是他們生活的方式、學習和工作的方法。因而,有游戲生活的幼兒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幼兒,也只有在游戲生活中成長的幼兒才會是身心健康的幼兒。游戲是兒童的正當權利,這是教師、家長都必須明確認識到的,也是其必須堅持的觀念。
(2)愛玩、會玩是評價嬰幼兒發展的標準之一
由于嬰兒游戲水平反映著他們的身心水平,因此,會玩的兒童總是聰明能干的、身體健壯的、善于交往合作的。教師在評價兒童的時候應該把游戲能力也當作一項重要的指標。
(3)游戲是嬰幼兒最自然、最有效的學習
游戲是早期教育的最佳方式。游戲恰好能夠激發兒童的興趣,促使兒童隋緒興奮,充分發揮幼兒積極主動性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由于游戲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輕松愉快、具有豐富刺激的、能鼓勵自己學習的良好環境,使他們獲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獲得對學生的持久熱情,從而終身受益。而一些家長和老師力圖讓幼兒提早進入讀、寫、算的學科學習,其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因此,游戲是促進嬰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應充分發揮它的教育作用。
7.教師在創設活動區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教師在創設活動區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活動區種類和數量的選擇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①培養目標。在創設活動區時,要考慮活動區應當能體現教育目標,提供給孩子們在身體、語言、認知、社會和品德、情緒和美感發展方面的經驗。
②本班的實際情況。在我國幼兒園的現有條件下,由于活動室空間的狹窄擁擠,不可能同時容納滿足幼兒上述各方面發展需求的活動區,教師要根據現有條件來選擇活動區的種類和數量,因地制宜,不盲目抄襲別人。
③本階段的教育重點。如幼兒新人園的第一個月,教育重點是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與此相適應,教師可選擇娃娃家、積木區、小小扮演區等與家庭氛圍相似的區域,讓新人園的幼兒在像“家”一樣的活動區內自由活動,使他們感覺到溫暖熟悉,并逐漸喜歡幼兒園。
總之,活動區的種類和數量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綜合考慮以上各因素的基礎上,教師應當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征求他們的意見,共同選擇,創設兒童化的活動區。
(2)活動區材料的投放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材料和玩具多樣化。教師應當在各個活動區內提供足夠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兒在其中快樂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種類應當適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經驗。
②材料和玩具擺放清楚、明確。多樣化的玩具和材料應當有系統地分類放在開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類擺放,如筐、籃子、盤子等。
(3)活動區的布置要注意合理:
①所謂界限性即各活動區要劃分清楚,界限明確,便于幼兒開展活動和教師進行管理。
②各活動區之間的相容性所謂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動區時要考慮各個區域的性質、盡量把性質相似的活動區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擾。
③各活動區之間的轉換性。所謂轉換性即教師在考慮劃分各個區域的同時,也要考慮幼兒可能出現的將一個活動區內的活動延伸轉換至其他活動區的需要。
此外,應確定活動區規則,因為規則是保證活動區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