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課程
第一節(jié) 課程概述
1、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英國教育家____。(斯賓塞)
2、課程是________。(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nèi)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狹義的課程特指某一門學科。)
3、在我國,課程具體表現(xiàn)為____、____和____。(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
4、課程類型是指________。(課程的組織方式或指設計課程的種類。)
5、從課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分為____、____、____;以課程任務為依據(jù)可分為____、____、____;從課程功能的角度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從教育階段角度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從課程的組織核心來看可分為____、____、____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工具性課程、知識性課程、技能性課程、實踐性課程;幼兒園課程、小學課程、初中課程、高中課程;學科中心課程、學生中心課程、社會中心課程)
6、____注重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三基"(讀、寫、算)為中心的基礎教養(yǎng),是中小學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基礎課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課程。(基礎型課程)
7、____注重拓展學生知識與能力,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發(fā)展學生各種不同的特殊能力,并遷移到其他方面的學習。拓展型課程常常以____的形式出現(xiàn)。(拓展型課程,選修課)
8、____的教學是拓展型、研究型課程的學習基礎,____的教學是研究型課程的學習基礎。(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
9、所謂國家課程,是________。(由中央教育行政機構編制和審定的課程,其管理權屬中央級教育機關。國家級課程是一級課程。)
10、所謂地方課程,是________。(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教育行政機構和教育科研機構編訂的課程,屬二級課程。可安排必修課,也可開設選修課。)
11、所謂學校課程,是________。(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shù)厣鐓^(qū)和學校的課程資源而開發(fā)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通常以選修課或特色課的形式出現(xiàn)。)來源:考試大
12、____、____和____是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社會、知識、兒童)
第二節(jié) 課程目標
1、____是指一定社會培養(yǎng)人的總要求,是根據(jù)不同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確定的。它反映一定社會對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也是制定教育目標、確定教育內(nèi)容、選擇教育方法、評價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據(jù)。(教育目的)
2、我國學校教育的目的:________。(我國現(xiàn)行憲法規(guī)定:"國家培養(yǎng)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
3、從國家或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教育目的只能是____的、____的,而不可能是____的。(總體性的、高度概括性的、具體的)
4、____是對各級各類學校的具體培養(yǎng)要求。它是根據(jù)國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學校的性質及任務,對培養(yǎng)對象提出的特定要求。(培養(yǎng)目標)
5、____是整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必須遵循的統(tǒng)一的質量要求;____則是某級或某類學校的具體要求,后者是前者的____。兩者的關系可以說是____的關系,或____的關系。(教育目的,培養(yǎng)目標,具體化,一般與個別,整體與局部)
6、課程目標是________。(指導整個課程編制過程的最為關鍵的準則,是指特定階段的學校課程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它有四個方面的規(guī)定性:時限性,具體性,預測性,操作性。)
7、教學目標是________。(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是指導、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依據(jù),是師生在學科教學活動中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標準。其特征有: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指標體系;教學目標體現(xiàn)學生學習行為及其變化;教學目標具有靈活性,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
8、課程目標的依據(jù)主要有三個方面:____,____,____。(對學生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對學科的研究)
9、對學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個方面:(1)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現(xiàn)狀,并把它與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較,確認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學生個體的需要;(3)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