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述題
1.(1)該思想與教學中的循序漸進原則相一致。
(2)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貫徹循序漸進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①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按課程標準、教科書的體系進行教學是為了保證科學知識的系統性和教學的循序漸進。要求教師深入領會教材的系統性,結合學生認識特點和本班學生的情況,以指導教學的具體進程。
②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循序漸進并不意味著教學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區別主次、有詳有略地教學。
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這是循序漸進應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寶貴經驗,符合學生認識規律。
2.(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關系,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對基本的矛盾關系。
①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是書本知識,屬于間接經驗的學習。
②學習間接經驗必須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學生的學習以書本知識為主,要把這種知識轉化為學生真正能夠理解掌握的知識,還必須有一定的直接經驗作基礎。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兩者統一在同一教學活動中。教學過程既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過程。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是辯證統一的。
①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智力的發展依賴于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依賴于智力的發展。知識是智力活動的內容和手段,是發展智力的基礎。學生掌握知識也需要以相應的智力發展為條件。
②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引導學生自覺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促進智力的發展。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掌握知識來促進智力的發展。
③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有效發展他們的智力。
(3)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品德相結合的規律。這一規律又稱教學的教育性規律。
①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識為基礎。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知識、智慧和才能,還可以幫助學生分辨是非善惡,培養良好的品德。為樹立正確地人生觀、世界觀奠定基礎。
②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動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在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知識的過程中,必須使他們對所學的知識產生積極的態度,才能促進其思想品德的提高,從而推動其進一步努力學習。
③在教學中要防止兩種偏向,一種是單純傳授知識,忽視思想教育的偏向;另一種是脫離知識的傳授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4)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的規律。現代教學論強調教與學二者的辯證關系,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是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的學習主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作用。
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作用。
②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③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