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夸美紐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2.B【解析】我們敢說日常所見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這一觀點出自洛克的《教育漫話》。
3.D【解析】推動教育學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教育問題的發展。
4.C【解析】活到老學到老”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終身性。
5.C【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主題和靈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6.B【解析】考查全面發展的內涵。
7.B【解析】不平衡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同一個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平衡的,不同方面的發展速度在同一階段是不乎衡的。
8.B【解析】嚴師”和“棍棒”為外在力量。
9.A【解析】規定我國小學生法律地位條款的是《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
10.C【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提出班級授課制。
11.A【解析】歐洲中世紀的宗教神學課程和工業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課程屬于課程類別中的學科課程。
12.C【解析】日本的綜合活動時間反映出對直接經驗在課程中地位的重視。
13.A【解析】教學活動的本質是認識活動。
14.D.【解析】復式教學是把兩個及其兩個年級以上的兒童編在一個班級,直接教學與布置、完成作業輪流交替進行,在一節課內由一位教師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15.C【解析】這位教師的做法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16.A【解析】矮子里找高個”、“水漲船高”是一種相對評價。
17.D【解析】學校德育對政治、經濟、文化發生影響的功能是指社會性功能。
18:B【解析】溝通是學校管理的基本途徑。
19.D【解析】班主任首先應當了解和研究學生,這是開展工作的基礎。
20.A【解析】以實踐作業為主的興趣小組屬于技術小組。
二、多項選擇題
21.BCD【解析】文法、修辭、辯證法是古希臘“三藝”的教育內容。
22.ACDE【解析】現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公共性和生產性、科學性、國際性、終身性和未來性。
23.ABC【解析】教育終身化是現代才出現的,教育的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特點。
24.ABCD 【解析】我國學校教育分四個層次,包括: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25.ABE【解析】立法宗旨指的是立法要解決的問題或者是需要完成的任務。
26.ABC【解析】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主體性的措施有: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重視學生自學能力培養、重視學生主體參與課堂,獲得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針對性教育。
27.AC【解析】文化發展對學校課程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內容的豐富、課程結構的更新。
28.ACD【解析】學校教育可能通過互訪、家長會、家長委員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29.BCDE【解析】溝通對于學校管理來說,功能有:信息傳遞、控制、激勵、情感交流。30.ACDE【解析】我國學校的德育內容不包括知識教育。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