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入相應的括號內)。
1、 關于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相互關系,一般認為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條件,而掌握知識則是發展智力的( )。
A.唯一選擇
B.內容
C.途徑
D.基礎
2、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倡導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則是指( )。
A.知行統一原則
B.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C.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D.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3、 “教育萬能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圖
B.孟子
C.旬子
D.洛克
4、 《學記》中要求“學不躐等”,是說在教學中要貫徹( )。
A.循序漸進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5、 個體身心發展有兩個高速發展期:新生兒與青春期,這是身心發展規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階段性
C.個別差異性
D.順序性
6、 一位語文教師在上新課之前讓學生復習了以前的內容——“濁”這個字,而“濁”字右邊的“蟲”,正好是今天學的字“繭”的下面的部分。于是當學生再學“繭”這個字時就容易多了。這位語文教師運用的教學原則是( )。
A.直觀性原則
B.鞏固性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7、 ( )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
A.和諧的校園環境
B.有效的教學方法
C.科學的課程資源
D.良好的師生關系
8、 德育過程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變化的必要( ?。?。
A.條件
B.途徑
C.動力
D.內容
9、 教育的生物起源論和心理起源論的共同特點是都否認了( ?。?。
A.教育的社會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階級性
D.教育的生產性
10、 小學生容易把“i”寫成“l”,這說明小學生的( ?。┻€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記憶能力
D.思維能力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