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詞解釋
1.有意想象:是依據一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根據內容的新穎程度和形成方式,又可以分為再造想象和創作想象。
2.近遠規律:兒童動作的發展先從頭部和軀干的動作開始,然后發展雙臂和腿部的動作,再后是手的精細運動,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頭和軀干,即脊椎)動作先發展,然后才發展邊緣部分(臂、手、腿)的動作。這一規律稱為近遠規律。
3.能力:指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能力通過人的活動體現出來,是成功完成活動的條件。
4.親社會行為:指一個人幫助或打算幫助他人或群體的行為及傾向。具體包括分享、合作、謙讓、援助等。
5.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指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的揭示遺忘規律的圖像表示方法。其基本內容是:遺忘在學習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過程最初進展的很快,以后逐漸緩慢。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關鍵期是由奧地利生物學家勞倫茲提出的。它是指個體成長的某一段時期,其成熟程度恰好適合某種行為的發展,如果失去或錯過發展的機會,以后將很難學會該種行為,有的甚至一生難以彌補。在關鍵期內,在適宜的環境和教育影響下,行為習得特別容易,身心發展特別迅速。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在嬰幼兒期,大腦發育、語言、感知覺、思維、個性……都有關鍵期。
2.【答案要點】幼兒觀察的發展,表現在觀察的目的性、持續性、細致性、概括性以及觀察方法等方面。
(1)觀察的目的性加強。幼兒觀察的目的性從低到高可分為三級:低級、中級、高級。
(2)觀察的持續性延長。幼兒初期,觀察持續時間很短,其與持續性和目的性有關。
(3)觀察的細致性增加。經過系統的培養,幼兒觀察的細致性能夠有所提高。
(4)觀察的概括性提高。對圖像觀察概括化可分四個階段:個別對象、空間聯系、因果聯系、對象總體。
3.【答案要點】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具有穩定性和可變性。
(1)穩定性。根源于本質未變的制約因素:①兒童腦的發育是有穩定順序和階段的,神經聯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②人類知識經驗的掌握是有一定順序的,兒童也必須遵循;③兒童從掌握知識到經驗心理機能發生變化,要經過一個大致相同的不斷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2)可變性。制約兒童心理發展的社會和教育條件的不斷變化構成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可變性。
(3)穩定性和可變性的統一。幼兒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既有穩定性,又有可變性,它們的關系是 相對的。
4.【答案要點】(1)避免噪音污染。在家庭為幼兒創設安寧環境;幼兒園教育兒童避免大聲喧嘩,采用吸音設備;利用養花、種草等凈化環境。
(2)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樂音和音樂活動都是幼兒發展聽覺的有力手段。
(3)通過學習語言,發展幼兒聽覺。在幼兒園,可組織專門訓練聽力的游戲,訓練聽力辨別力等。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