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1)視覺和聽覺迅速發展;(2)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3)眼手協調動作開始發生; (4)開始認生。
2.【答案要點】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在指導兒童學習時,對他們學過的東西,要及時地安排復習,早復習效果比晚復習效果好。同時應根據記憶的內容和兒童遺忘的程度合理地分配時間,一般認為,經常性分散復習比集中復習的效果要好。另外,復習的形式應該多樣化,多感官結合的復習方法也對兒童的學習有利。
3.【答案要點】兒童判斷發展主要有以下特點:(1)判斷形式間接化;(2)判斷內容深入化;(3)判斷根據客觀化;(4)判斷論據明確化。
4.【答案要點】口吃是語言的節律障礙,說話中不正確的停頓和重復的表現。學前兒童的口吃部分是生理原因,更多是心理原因。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說話時過于急躁、激動和緊張,還有可能是來自模仿和暗示。解除緊張是矯正口吃的重要方法,如果對兒童的口吃現象加以斥責或過急要求改正,將會加劇其緊張情緒,使口吃現象惡性循環。
5.【答案要點】(1)游戲有利于調整幼兒的消極情感;(2)游戲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3)游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技能;(4)游戲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智能。
三、論述題
1.【答案要點】注意的穩定性是指同一個對象和同一個活動的注意所能持續的時間。幼兒的注意穩定性較差,小班時能集中3~5分鐘,到大班時可以集,中15分鐘,有的幼兒能達到20分鐘。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1)注意對象具體形象、生動鮮明;(2)學習活動游戲化,避免枯燥單調;(3)活動與實際操作結合,鼓勵幼兒參與;(4)保持幼兒良好的身心狀態;(5)注意對象、任務不應過于復雜或過于簡單;(6)防止和控制無關刺激。
2.【答案要點】愛因斯沃斯等人將嬰兒在陌生環境中的表現作為依戀性質評定的方法,將兒童的依戀分為三種,分別是:(1)焦慮一回避型,這類兒童母親是否在場對其影響不大;(2)安全型,這類兒童與母親在一起時安逸地玩弄玩具,對陌生人的反應比較積極并且不總是依偎在母親身邊,但母親離開時探索行為受到影響,明顯地表現出苦惱;(3)焦慮一反抗型,這類兒童在母親要離開時非常警惕,對母親的離開表現出極端的反抗,與母親在一起時又不能把母親當成是安全探索的基地。
研究表明,安全依戀兒童的母親在教養過程中,在敏感性一不敏感性、接受一拒絕、合作一干擾、易接近一不理會等維度上得分高于中點。而另外兩種兒童的母親在幾個維度上的得分都相對比較低。因此,為了讓兒童形成良好的依戀,照料者應該:對兒童發出的各種信息能敏感及時地作出反應;與兒童相互作用時,尤其是指導兒童時,要充滿熱情、鼓勵和溫和。
四、案例分析題
【答案要點】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我們可知3歲兒童的思維發展尚處于前運算階段,其思維具有不可逆性。這個案例揭示的正是兒童思維不可逆性的特點。
兒童思維的主要發展趨勢是: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兒童的思維靈活性增強,開始從單維集中向兩維集中過渡,形成“守恒”概念,思維的可逆性開始形成和發展。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