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每小題1分,共10分)
41、古代斯巴達的教育目的是培養有文化修養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諧發展,教育內容豐富,方法靈活。 ( )
42、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因此生產力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 )
43、墨家主張“棄圣絕智”、“棄仁絕義”,教育應“復歸”人的自然本性。 ( )
44、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 )
45、把課程用作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英國教育家洛克。 ( )
46、德育就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 )
47、學校課程就是在學校中開設的所有課程。( )
48、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教育的發展必須與其保持一致,絕對不可超越其發展的水平和速度。 ( )
49、 “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在今天的新課程中受到了責難,新課改認為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人格上交往對話的平等關系。 ( )
50、教師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可以看學生的日記、拆學生的信件。 ( )
同類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