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判斷下列命題正誤,請將正確的在題后的括號內打“√”號,錯誤的打“×”號。
1.通過創設良好的情景,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叫鍛煉法。 ( )
2.“孟母三遷”的故事向我們證明,環境因素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 ( )
3.測驗的效度是指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 )
4.“多學近乎智,無知即無能”說明了知識的掌握與智力的發展是同步的。 ( )
5.學習是由反復經驗引起的,但學習引起的行為和行為潛能的變化是短暫的。 ( )
6.問題解決具有目的性、認知性和情境性三個基本特點。 ( )
7.需要層次理論說明,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缺乏學習的動機是由于某種高級需要沒有得到充分滿足。 ( )
8.教師職業勞動作用的特殊性是指教師的職業勞動不僅直接創造社會精神財富,而且也間接創造著社會物質財富。 ( )
9.教育教學活動是教師職業的最基本活動。 ( )
10.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傳授知識。 ( )
11.損害的發生不是教育法律救濟的前提。 ( )
12.由于體態語言具有豐富的表現力,所以在教學中與口頭語言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
13.確定單元教學目標的方法是,列出每個知識點,并確定每個知識點達標的要求。 ( )
14.培養學生的自護能力,需要我們首先教會他們辨別是非美丑。 ( )
15.《團章》規定淚團員在30人以上的單位,就可以建立總支部。 ( )
16.為了完成一種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同時選用幾種不同的教學方法。 ( )
17.各種教學方法既有啟發性質,又有注入性質。 ( )
18.在檔案袋評定法中,檔案袋內容的選擇和提交是由教師決定的。 ( )
19.目標教學法是依據美國教育家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和“掌握學習策略”提出的。( )
20.形成性評價的基本思想是采取頻繁的反饋和根據每個學生的需要因人而異地進行評價。 ( )
四、簡答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1.簡述高中德育目標的基本要求。
2.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有效地促進遷移?
4.什么是問題解決?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哪些?
5.教師應如何發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
6.簡述轉化后進生應遵循的原則。
五、案例分析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1.張老師大學畢業后分配到某高級中學任教。通過多年努力,他講課深入淺出,生動形象,效果很好。他為人正直,工作認真,他看到不認真聽課的學生就非常生氣,經常采取不許進教室,甚至罰站、罰跑步,有時還訓斥家長,要求家長采用嚴厲手段管教。校長多次做他的工作,但他不以為然。
試運用所學習的教師職業道德知識對張老師的做法進行分析。
2.某市一所初中,2010年下學期借口教師不足,便對初中二年級學習不好的學生采取停課或開除的辦法,要求他們“立即離校回家”。這些學生被趕回家后,該校又收了一部分初中畢業生編入初中三年級復讀,對此,學生家長十分不滿。
請運用已學法律法規分析該校的做法和行為。
六、論述題(本題共3小題,第1、2小題每小題13分;第3小題12分,共38分)
1.對照傳統學校教育與網絡教育的區別,分析制度化教育的弊端。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有效地促進遷移?
3.為什么教育要以人為本?你認為在教育過程中應如何體現以人為本?
免費模考:河南省教師資格證考試試卷即將全新上線
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