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形成性評價:主要是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進行的,一般以學習內容的一個單元為評價點,采用及時的反饋和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矯正。
22.價值取向型失范行為:是指行為失范者的價值觀念與教育主導觀念相背離,力圖詆毀或改變教育主導觀念而違背教育規范所造成的失范行為。
23.個體社會化:個體社會化是個體學習所在社會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和各種思想觀念,將社會所期望的價值觀、行為規范內化,獲得社會生活必需的知識、技能和行為要求,以適應社會的過程。
24.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依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必須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25.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各學科的綱領性指導文件,發揮著教學工作的“組織者”作用,可以確保不同的教師有效地、連貫地、目標一致地開展教學工作。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6.簡述教育的三種基本要素。
答:(1)教育者。
(2)學習者。
(3)教育影響。
27.簡述教育促進文化延續和發展的功能的具體表現。
答:(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創造功能。
28.簡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1)對教育活動的定向功能。
(2)對教育活動的調控功能。
(3)對教育活動的評價功能。
29.簡述教師個體專業性發展的內涵。
答:教師個體專業性發展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從專業思想到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品質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發展過程,即由一個專業新手發展為專家型教師或教育家型教師的過程。具體內容包括:
(1)專業理想的建立。形成關于教育本質、目的、價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
(2)專業知識的拓展。包括量的拓展、質的深化、知識結構的優化。
(3)專業能力的發展。其是評價教師專業性的核心因素,包括設計教學的能力、表達能力、教育教學組織管理能力、教育教學交往能力、教育教學機智、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反思能力。
(4)專業自我的形成。其是獨特的教育教學方式以及知識、觀念、價值體系與教學風格的總和。
30.簡述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與聯系。
答:(1)學科課程的優缺點。
優點在于它比較強調每一學科的邏輯組織;缺點在于它較少考慮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而把每一門學科看成是與其他學科互不關聯的實體。
(2)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的區別。
①從目的上講,學科課程主要向學生傳遞人類長期創造和積累起來的種族經驗的精華,活動課程則主要讓學生獲得包括直接經驗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內的個體教育性經驗。
②從編排方式上講,學科課程重視學科知識邏輯的系統性,活動課程則強調各種有教育意義的學生活動的系統性。
③從教學方式上講,學科課程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去認識人類種族經驗,而活動課程主要以學生自主的實踐交往為主獲取直接經驗。
④在評價方面,學科課程強調終結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活動課程則重視過程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學習的過程。
歷年真題:四川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A/B級)
臨考推薦:四川教師資格內部絕密考點 終極考題預測
233網?!笆】肌币淮芜^:2015教師資格VIP班,濃縮高頻考點,帶你短時秒殺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