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為什么說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簡述理由。
答:(1)學生具有與成人不同的身心特點。
(2)學生具有發展的潛在可能。
(3)學生具有獲得成人教育關懷的需要。
32.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1)我們期望學生學習什么內容?(教學目標)
(2)為達到預期目標,我們打算如何進行這種學習?(教學策略、教學媒體)
(3)在進行這種學習時,我們如何及時獲取反饋信息?(教學評價)
33.簡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1)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體,他們以教育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為對象。
(2)受教育者: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對象,是學習的主體。
(3)教育影響: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一切中介的總和。
34.簡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條件。
答:(1)父母的表率作用。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
(3)父母的文化修養。
(4)正確的教育觀點和方法。
35.教學設計的步驟有哪些?
答:(1)規定教學的預期目標。
(2)確定學生的起點狀態。
(3)分析學生從起點狀態到終點狀態應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形成的態度和行為習慣。
(4)考慮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向學生呈現教材。
(5)考慮用什么樣的方法引起學生的反應并提供反饋。
(6)考慮如何對教學的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測量以及評價。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6.論述教學過程的規律。
答:(1)教學認識過程簡約性的規律。
(2)教和學相互依存的規律。
(3)教學和發展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規律。
(4)教學要素的整體性規律。
37.論述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答:道德品德形成的過程:道德認識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培養、道德意志的鍛煉和道德行為的訓練。在道德教育上,應當使品德的這些基本心理成分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1)道德認識。指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道德評價的能力發展:從他律到自律一從客觀效果到內在動機一從他人到自我一從片面到全面。
(2)道德情感。伴隨道德認識所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產生的對某種道德義務的愛慕或憎恨、喜好或厭惡等情感體驗。
(3)道德意志。在自覺執行道德義務的過程中,克服了所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時所表現出來的意志品質。
(4)道德行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識的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對待他人和社會的有道德意義的活動。
歷年真題:四川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A/B級)
臨考推薦:四川教師資格內部絕密考點 終極考題預測
233網校“省考”一次過:2015教師資格VIP班,濃縮高頻考點,帶你短時秒殺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