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2歲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歲是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
2.B解析:生理自我在3歲左右基本成熟。兒童1周歲末,開始將自己的動作和動作的對象區;分開來,把自己和自己的動作區分開來。3歲以后,開始進入社會自我階段。
3.D
4.C
5.c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應。
6.D解析: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識、系統地闡述并解決問題的需要。附屬{內驅力是指個體為了獲得長者的贊許和同伴的接納而表現出來的把工作、學習搞好的一種需:要。欲望內驅力不屬于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
7.c解析:啟發式即依據經驗和直覺選擇解法。它可以迅速地解決問題,但不排除失敗的可能。
8.A解析:避免失敗者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選擇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
9.B解析: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稱為順向遷移,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啄統中的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之間的關系或建立新的聯系,從而應用于新情境。具體遷移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
10.D解析:正例指包含著概念或規則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的例證,反例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規則的主要屬性和關鍵特征的例證。
11.C
12.A
13.C解析:情感成分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態度的核心成分。
14.B
15.D
16.D
17.D解析:命題學習是指學習由若干概念組成的句子的復合意義。學習命題,必先獲得組成命題的有關概念的意義。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則對未知概念的學習屬于命題學習。
18.D
19.B
20.D解析:當教師處于關注生存階段時,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最擔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同事如何看我?”等等。
二、填空題
21.心理健康教育
22.自我體驗自我監控
23.語言個體
24.逃避
25.替代性強化
26.辨別概括
27.對象具有觀念性結構具有簡縮性
28.創造性
29.要達到的目標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30.知識評價
31.區分度
32.心理健康社會行為
33.他律道德
34.學與教
35.心理學教育學
36.群體差異個體差異
37.敬業精神教學風格
38.物質環境社會環境
39.課堂自然條件教學設施
40.預測和評判監視和分析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