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模式包含兩個部分:信息流和控制結構。
(1)信息流。首先學生從環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動感受器,并轉變為神經信息。這個信息進入感覺登記,這是非常短暫的記憶貯存。被登記的信息很快進入短時記憶,短時記憶的容量是很有限的。當信息從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時,信息發生了關鍵性轉變.即要經過編碼過程。一般認為,長時記憶是個永久性的信息貯存庫。當需要使用信息時。需經過檢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來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應發生器,從而產生反應.也可以再回到短時記憶,對該信息的合適性作進一步的考慮。
(2)控制結構。包含期望事項和執行控制。期望事項是指學生期望達到的目標。執行控制即認知策略,決定哪些信息從感覺登記進入短時記憶,如何進行編碼、采用何種提取策略等。
2.(1)知識。(2)領會。(3)應用。(4)分析。(5)綜合。(6)評價。
3.(1)準確地示范與講解。(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4)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4.(1)問題的特征。(2)已有的知識經驗。(3)定勢與功能固著。
5.(1)共同之處:①態度與品德的實質是相同的。品德也是一種習得的影響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狀態。而態度也是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②態度與品德的結構是一致的,都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方面構成。
(2)區別之處: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圍不同。態度涉及的范圍較大。②二者價值內化的程度不同。只有價值觀念經過組織且已成為個人性格的一部分時的穩定態度才能被稱為品德。
6.知識學習的過程包括知識獲得、知識保持和知識提取三個階段。在獲得階段,新知識進入短時記憶系統.與長時記憶系統中被激活的相關知識建立聯系,從而出現新意義的建構。在鞏固階段,新建構的意義儲存于長時記憶系統中,如果不進行深層的認知加工這些信息就會出現遺忘。在提出階段,個體運用所獲得的知識回答各類問題,并應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使所學知識產生廣泛遷移。
四、論述題
指導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講授法十分類似.由激發、講演、練習、反饋和遷移等環節構成。 在教學中,教師先向學生解釋所選定學習策略的具體步驟和條件,在具體應用中不斷給予提示。讓其口頭敘述和明確解釋所操作的每一個步驟以及報告自己應用學習策略時的思維。通過不斷重復這種內部定向思維,可加強學生對學習策略的感知和理解保持。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依據每種策略來選擇許多恰當的事例來說明其應用的多種可能性,使學生形成對策略的概括化認識;提供的事例應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由簡到繁,使學生從單一策略的應用發展到多種策略的綜合應用,從而形成一種綜合應用能力。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