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面試2次不過,反思了很久,我終于知道是什么原因了。下面給大家分享我“慘痛”的經驗教訓,希望對你們有幫助,不要再重蹈我的覆轍,畢竟報名費還是挺貴的。
1. 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很少實戰練習
第一次面試時,我也是蠻認真備考的,在各大網校平臺上搜集了關于面試技巧的資料,每天有事沒事就拿出來背背念念,比如結構化面試答題模板,試講教案模板,面試真題等等,當時我以為沒必要弄什么實戰練習,理論知識背熟了,上考場自然會答,可是!這僅僅是我以為,一進考場,我突然就很緊張,試圖深呼吸,有一點點緩解,但是等到考官念完結構化問題時,我突然腦子一片空白,平時背的理論知識不知如何組織,完全理不清思緒,不會答導致了我更緊張,緊張又會影響我的臨場發揮,就這樣“惡性循環”,最后我支支吾吾說了2分鐘,草草地結束了結構化問答。由于前面表現太差,試講時我底氣明顯不足,再加上平時缺乏實戰練習,整個試講下來,自己都覺得很尷尬乏味,有些地方還存在明顯的邏輯問題,時間控制得也不好,10分鐘還沒有把前面兩個環節講授完(導入—新課講授),……哎,反正是漏洞百出。說實話,考官“判”我面試不合格,我能理解接受,畢竟表現得真的很差勁。
各位小伙伴們,光看不練假把戲,一定要實戰練習!練習非常重要,甚至比學習理論知識更重要!多練,多練。多練,采取各種不同方式練都可以,自己對著鏡子練,與好友組團練,還可以報班老師指導練,這種方式是效率最高的,通過幾率更有把握些,隨自己選擇,總之,一定要實戰練習!
2. 不熟悉教材,知識點講錯
第二次面試時,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在備考前進行了充分的實戰練習,可是這次又失策了(難過)。抽題時,我抽到了《扇形統計圖》,這個知識點我略知一二,但是對它的意義理解并不透徹,導致板書的圖形沒有經過圓心,后來在答辯時,考官問我扇形統計圖的概念,答不完整,只能含糊其辭。而考官都是專家級別的人物,肯定糊弄不到的。
教材(報考學段與科目對應的教材)是很多小伙伴(包括我自己)面試備考最容易忽略的部分,真不應該,如果你在試講時,和我一樣出現知識硬傷的話,答辯也錯了,90%的可能性就是不合格。所以啊,考前一定要翻翻你所考學段的教材,掌握重要知識,以及理清知識點間的聯系。
3. 忽略了試題清單上的基本要求
第二次面試時,考試后遞交試題清單和教案紙前,我瞅了一眼試題清單上的基本要求:(3)比較扇形統計圖與其他統計圖的異同點,當時我就呆住了,心想“完蛋了,這次又是炮灰,試講中壓根沒有提高這個點”,結果正如我“所愿”。
因此,備課時,一定要看清楚基本要求,并把它穿插在你的試講過程中,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考核點,其中一個要求沒有體現,你的分數就會大打折扣。
此外,還要提醒大家的是,試講時要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簡單點講,就是要師生互動,整個課堂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扮演主導者的角色,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考察點。我的“血淚教訓”給大家分享完了,希望你們有所收獲,覺得有價值的話,可以收藏并分享哦!
(此經驗來源于筆者身邊好友的分享)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
延伸閱讀:真相:教師資格面試時,考官看的就是這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