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初中物理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第二批
一、考題回顧
題目:《安全用電》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多媒體展示幾種容易觸電的情況,如發動機殼沒有接地、高壓線下釣魚、電視天線與電線接觸。提問學生還有哪些情況容易觸電?如何預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安全電壓
多媒體出示不同電流對人體的危害程度,以及人體電阻范圍。提問學生人觸電后是否一定會造成嚴重傷害?并根據數據計算人體安全電壓。
2、常見用電保護裝置
教師提問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防止觸電,有哪些常見的保護裝置?學生根據生活實際能夠回答出空氣開關、保險絲、漏電保護器。
3、安全用電原則
多媒體展示高壓觸電與低壓觸電的圖片,并小組討論:哪些是高壓帶電體?哪些是低壓帶電體?他們之間的觸電方式有何不同?學生進行區分后可知低壓觸電是由人體直接接觸后發生。而高壓觸電則不需要直接接觸,而是人體靠近高壓帶電體到一定距離時就會觸電。
多媒體播放關于電器老舊造成火災以及濕手觸電的視頻,提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容易造成觸電事故。學生根據生活可知絕緣層脫落、換燈泡時不斷電源也容易造成事故。老師總結安全用電原則。
環節三:鞏固提高
小鳥停在高壓線上為什么不觸電?
環節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歷史上有哪些因為沒有安全用電而造成嚴重事故的案例,下節課進行分享。
…………………………………………………………
一、考題回顧
內容: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鐘內完成試講、有實驗要有教師演示、教學環節中要有師生互動。
(2)試講過程中要有設問環節。
(3)要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提問: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那些?遠洋航行必不可少的工具又有哪些?預設學生最終能回答出指南針并運用多媒體展示古代司南(羅盤)及現代指南針。介紹鄭和下西洋及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故事以激起學生興趣并強調指南針的作用引出課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磁體的認識
教師提問:指南針或者羅盤為什么能夠指明方向?預設學生依靠生活常識回答:指南針或羅盤中含有‘磁鐵’。繼續發問:‘磁鐵’有何特殊性?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能說出‘磁鐵’能吸鐵。請學生分享生活中能大家知道的磁鐵。
老師展示條形磁體及蹄形磁體,并運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多種磁體及其吸引鐵、鈷、鎳等金屬物質的視頻與圖片,說明其不僅能吸引鐵塊,還能吸引鈷、鎳等金屬物質。并強調‘磁鐵’的組成成分不僅僅含有鐵元素,還可能是由磁鐵礦石、鋼、或某些合金及人工合成材料制成,我們將其統稱為磁體。
演示實驗:教師運用教具‘磁針’吸引鑰匙,引出磁極。將磁針懸掛,引導學生觀察磁針磁極指向,與學生提問互動引出南北極。
(二)磁體的性質
分發教具條形磁體并指明兩個條形磁體的磁極磁性,用繩吊起,組織學生觀察條形磁體的狀態變化。預設學生能發現顏色相同的磁極相互疏遠,顏色不同的磁極相互吸引。與學生總結歸納得出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演示實驗:提問:但一塊磁體與一塊鐵塊放在一起有何情況發生?長時間放置又有什么情況發生?引發學生思考,用多媒體展示實驗。
引出磁化的概念,并介紹生活中磁化的例子說明其優劣。也請學生分享生活中磁化的例子。
環節三:鞏固提高
給同學們觀看兩個磁鐵的擺放模型,請同學們判斷磁鐵的運動趨勢。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互動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作業:判斷多組磁體組中磁體的運動趨勢,找出生活中磁化的現象并分析利弊與同學分享。
…………………………………………………………………………
一、考題回顧
題目:《力是什么》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鐘內完成試講。
(2)教學環節中要有師生互動。
(3)要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教師講述項羽舉鼎的故事,闡述項羽從小便力大無窮,教師繼續說明,“力”這個詞在我們生活中廣泛使用。在物理學中,力的含義又是什么呢。引出課題—力是什么。
環節二:新課講授
教師請同學們說出他們知道有關力的成語。
預設學生答出:股肱之力、九牛二虎之力,教師加以解釋并評價學生思維活躍。
教師說出,有人認為,力是由肌肉緊張引起的,只有人和動物才能產生力的作用,這個認識對嗎?
預設學生有認為對,有認為不對。
教師出示大屏幕中的圖片,讓學生觀察。
預設學生能夠觀察出,人可以舉起重物,鏟車也可以舉起重物。狗可以拉動雪橇,火車也可以拉動車廂。教師評價學生觀察細致。
教師解釋:所以說,不只有人和動物能產生力的作用。沒有生命特征的物體也可以產生里的作用。
教師追問學生:你們還能舉出更多,說明物體對物體也可以產生類似舉、拉、壓、推的作用的例子嗎?小組討論一下
預設學生可以答出:千斤頂頂著汽車、書本壓著課桌、鏟雪車在推雪。
教師提問,在同學們提到的這些作用中都涉及到幾個物體呢?
預設學生回答:兩個
教師說出概念:在物理中,把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稱為力。(板書力的概念)只要有力的發生就會涉及到兩個物體:一個是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板書施力物體);另一個是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板書受力物體)。并強調,對力的理解應注意以下兩點:
1.這里所說的作用指的就是力。
2.當有力出現時,應分清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尤其注意認清哪個物體是受力物體。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提問:在大屏幕展示的圖片中哪個物體是施力物體,哪個物體是受力物體。
預設兩個學生分別回答兩個圖片中的內容。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總結今天所學內容
作業:課下同桌之間互相展示自己用力的實例,讓另一人說出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各是什么。
下載233網校APP,可方便及時獲取初中物理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