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圖片選自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級全一冊48頁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創設情境】
教師展示海豚“唱歌”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海豚發出的聲音大家能聽見嗎,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聲音。從而引出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教師展示蝙蝠捕食的圖片,提問學生蝙蝠是用什么來導航的?教師展示視頻,在一個黑房子里橫七豎八的掛一些細繩子,在繩子上掛一些鈴鐺,讓蝙蝠在房子中捕食,發現蝙蝠繞障礙物成功捕食。
【生成概念】
教師展示蝙蝠導航的原理圖,總結蝙蝠是用一種看不見的聲波——就是超聲波來導航的。
教師展示聲吶的原理圖,B超的原理圖,超聲波碎石的原理圖,學生小組討論,根據圖中的原理圖,思考超聲波有什么樣的特點。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回答問題
(1)聲吶展示出超聲波有方向性好的特點;
(2)B超展示出超聲波有穿透性好的特點;
(3)超聲波碎石展示出超聲波有較集中的能量的特點。
教師總結,超聲波有很多普通聲波不具有的能力,而我們根據超聲波所具有的特點將它利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教師展示金屬探傷的原理圖,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還有那些實例應用到了超聲波的這些特點。學回答:在生活中,還有超聲測距,超聲清洗等。
2.教師展示聲波頻率分布示意圖,引導學生思考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多少。學生回答,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教師總結,低于
的聲波是次聲波,高于
的聲波是超聲波,次聲波在生活中常用在預報自然災害,次聲武器等。
【深化理解】
環節三:鞏固提高
說出以下對聲波的應用實例中,是超聲波還是次聲波
(1)將手聚在耳朵上聽遠處的聲音
(2)倒車雷達(超聲波)
(3)大氣核爆炸監察(次聲波)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超聲波的特點,并舉出超聲波的應用實例;
作業:回家之后搜集超聲波的應用實例,下節上課之后進行分享。
板書設計
,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復習比熱容的概念,隨后教師提出問題:如果知道一種物質的比熱容,再知道這種物質的質量和溫度升高的度數,如何計算它吸收的熱量?引出課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吸熱計算公式
教師通過多媒體呈現實際問題1:已知鋁的比熱容是0.88×103J/(kg·℃),這表示質量是1kg的鋁塊溫度升高1℃時吸收的熱量是0.88×103J。計算:把質量為2kg、溫度為30℃的鋁塊加熱到100℃,鋁塊吸收的熱量是多少?引導學生從比熱容的概念入手,進行小組合作和討論,嘗試解決這一問題。
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得出解題思路:(1)由比熱容定義可知,質量是2千克的鋁塊溫度升高1℃時吸收的熱量是2×0.88×103J;(2)質量是2千克的鋁塊溫度升高70℃時吸收的熱量就是70×2×0.88×103J。
接著,教師追問學生:如果以Q吸代表物體吸收的熱量,c代表物質的比熱容,m代表物體的質量,t0和t分別是加熱前后物體的溫度,根據上面的計算過程,能否總結出一個物體吸熱的一般公式?
學生經過自主探究,得出結論
2.放熱計算公式
教師通過多媒體呈現實際問題2:有一根燒紅的鐵釘,溫度是800℃,質量是1.5g。它的溫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熱量?引導學生思考此題和問題1的區別是什么。
學生得出結論:問題1是物質升溫,求吸收的熱量,問題2是物質降溫,求放出的熱量。
教師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問題2的解決方法,并根據吸熱公式寫出物質降溫時所放出熱量的一般計算公式,并和吸熱公式進行比較。
學生得出結論:,和吸熱公式相比,放熱公式是用初始溫度減去末溫度。
3.吸放熱一般公式
教師提出問題:物質吸熱或放熱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根據吸熱、放熱公式得出結論:物質吸熱或放熱的多少和物質的種類、質量以及溫度的變化有關。此時教師順勢指出:如果用表示溫度變化,那么可不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物質吸熱或放熱的多少?
學生得出結論:物質吸熱、放熱的公式可以寫成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出示例題:質量為2kg的某種物質溫度從20℃升高到40℃時,吸收的熱量是1.88×104J,該物質的比熱容是多少?
環節四:小結作業
老師提問學生這節課的收獲。學生總結物質吸熱、放熱的計算公式。
作業布置:根據物質的比熱容表,計算質量均為2kg的砂石和水,都吸收了7.36×104J的熱量,那么它們升高的溫度各是多少?
板書設計
,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平衡狀態的相關知識,如果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就說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教師提問,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兩個力處于平衡狀態,那么它受到的兩個力有什么樣的特點。從而引出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教師提出問題,一個物體受到兩個力,就一定處于平衡狀態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猜想,思考以下問題
(1)物體只受到兩個力就一定處于平衡狀態嗎;
(2)物體受到兩個力且處于平衡狀態的條件是什么。
學生討論結束后匯報討論結果,回答問題
(1)物體只受到兩個力不一定處于平衡狀態;
(2)兩個力大小相等;兩個力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方向相反。
教師總結學生的猜想: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2.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根據分發的驗證二力平衡的儀器,小組之間討論出驗證方法,并進行驗證。
(1)將系于卡片兩個對角的線分別跨過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段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砝碼,使作用在卡片上的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改變砝碼個數,觀察實驗結果;
(2)將處在平衡狀態的卡片轉一個角度,使兩個力不在一條直線上,觀察實驗結果。
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1)當砝碼個數相同時,卡片處于平衡狀態;
(2)當兩個力不在一條直線上時,卡片不能保持平衡。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得出結論:當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時,這兩個力平衡。
環節三:鞏固提高
思考在實驗的過程中,卡片的重力影響實驗結果嗎,為什么?在實驗的過程中,卡片的重力遠小于砝碼的重力,所以卡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計。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實驗現象二力平衡的條件;
作業:搜集資料,試著探究多個力作用下的平衡條件,下節課上課時進行展示和分享。
板書設計
下載233網校APP,可方便及時獲取初中物理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