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題目為2019下半年高中歷史教師資格證結構化面試真題,來源于考生回憶,僅供交流學習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一、考題回顧
題目:《北約和華約》
內容:

3.基本要求:
(1)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2)講清楚“冷戰”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3)有必要的板書設計。
二、考題解析
新課教授
環節一: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導入法。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所學思考:美蘇為了爭霸,由戰時的同盟迅速轉向了戰后的敵對,為了遏制蘇聯,美國在政治上實行“杜魯門主義”,在經濟上實行“馬歇爾計劃”。蘇聯針鋒相對采取了怎樣的措施?
學生回答:政治上,成立了共產黨和工人情報局。經濟上,成立了經互會。
教師追問:最為劍拔弩張的要數軍事上所采取的措施了,美蘇為了牽制對方,在軍事上分別形成了什么組織?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順勢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背景
過渡:美蘇之間針尖對麥芒,為了遏制對方的勢力,分別在政治和經濟上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隨著時間的推移,氣氛越來越緊張。
教師提問:1948年,美蘇“冷戰”出現了第一次高潮,代表的事件是什么?簡要介紹。
學生根據教材回答:1948年,爆發了柏林危機。二戰結束后,美國力圖將聯邦德國納入其全球戰略中。蘇聯針鋒相對,于1948年封鎖西柏林。這就是“柏林危機”。
(二)形成過程
教師展示《北約和華約的對峙》圖片,提問:為了遏制蘇聯,加強對西歐的控制,美國利用“柏林危機”策劃建立針對蘇聯的軍事集團,美國在軍事上采取了哪些行動?
學生根據圖片,回答: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國簽訂《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教師追問:面對美國的舉動,蘇聯也在摩拳擦掌,為了對抗北約,以蘇聯為首的國家采取了怎樣的舉動呢?具有怎樣的意義?
學生之間交流,回答:1955年,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匈牙利和民主德國簽訂《華沙條約》,成立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至此,兩大軍事集團在歐洲全面對峙,標志著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三)影響
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歷史檔案館,觀看三組圖片《美蘇手指下的地球》和《兩種顏色的世界》;《核彈威脅下的世界》和《兩強相爭》;《高墻隔開的柏林》《美軍汽車開過38線》和《美軍入侵越南》請同學們以歷史小組為單位,5分鐘時間思考:北約和華約的成立,實則是超級大國稱霸世界的工具。美蘇“冷戰”持續40多年,對國際關系的發展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具體來說有哪些方面呢?
第一組代表根據材料一,回答:美蘇“冷戰”關系壓倒了其他國際關系,造成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兩部分。
第二組代表根據材料二,回答: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全面對抗,進行軍備競賽,使世界處于毀滅性的核戰爭的威脅之下。兩大集團勢均力敵,彼此不敢輕易動武,又使得近半個世紀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
第三組代表根據材料三,回答:美蘇兩國為爭奪勢力范圍和世界霸權,肆意踐踏國際法,干涉別國內政,甚至不惜大舉用兵,嚴重破壞了世界和平。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回顧本課所學知識。
2.作業:課后思考德國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有何異同?請同學們課下準備,下節課分享。
板書設計
略
相關推薦: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進入微信學習群,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