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在學習“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現象和物質性質的關系,一位教師設計了如下教學情境:
(1)提出問題。教師提出問題:放在同一平面上的兩支蠟燭,一高一低,點燃以后,用透明玻璃罩罩住兩支蠟燭,哪一支蠟燭先熄滅?為什么?
(2)學生就問題進行分組討論。
(3)實驗探究。
(4)根據實驗現象繼續討論,得出結論。
(5)后續思考。
問題:
(1)如果你是這位教師,請分別介紹一下,你將如何調控、處理(1)(2)(3)(4)中描述的場面。
(2)如果你是這位教師,你將如何給學生設計后續思考?
五、教學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35分)
25.閱讀下列材料,完成教學設計。
材料l:《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課程內容:了解吸附、沉降、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常用方法。
材料2: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目錄(略)。材料3:某教師的“水的凈化”一課的部分教學設計材料。
[教法]
本課題的教學圍繞著三條線展開:情境線、問題線、知識線。教師密切聯系生活與社會,充分應用各種資源創設不同類型的教學情境,形成情境線。在每個情境中設計與教學目標緊密聯系的問題,從而衍生出問題線。學生在愉悅的情境和有思維價值的問題中,不斷地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從而建構有關水的凈化的知識線,以知識線來貫穿問題線。三條線構成科學的報考結構的課堂,從而引導學生實現三維目標。
[教學流程圖]
呈現自然界渾濁的水,提出除去雜質的問題一實驗:明礬凈水(沉淀)一探究活動:過濾——掌握過濾裝置與操作程序一實驗: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說明這些水仍非純水一引出硬水與軟水的概念→實驗:區別軟水與硬水——了解軟水與硬水的特征一硬水的軟化方法一提出問題:如何獲取純凈水一實驗:蒸餾水的獲取——了解蒸餾裝置與主要操作一自來水廠凈水過程(凈水方法的綜合利用過程)一消毒方法(化學變化)。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試確定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2)試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3)你如何理解探究式學習、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請談談這幾種學習方式的
共同點。
(4)實驗室過濾操作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5)板書是在講授過程中按步驟、分階段地把教學信息呈現在黑板上。請對本節課進行板書設計。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