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利用圖形
A.系統結構圖。學完一科知識,對學習材料進行歸類整理,將主要信息歸成不同水平或不同部分,然后形成一個系統結構圖。在金字塔結構里,較具體的概念要放在較抽象概念之下。
B.流程圖。流程圖可用來表現步驟、事件和階段的順序。流程圖一般是從左向右展開,用箭頭連接各步。
C.模式或模型圖。模式圖就是利用圖解的方式來說明在某個過程中各要素之間是如何相互聯系的。模型示意圖是用簡圖表示事物的位置(靜態關系),以及各部分的操作過程(報考關系)。
D.網絡關系圖。又稱為概念圖(concept map),利用關系圖可以圖解各種觀點是如何相互聯系的。做關系圖時,首先找出課中的主要觀點;然后找出次要的觀點或支持主要觀點的部分;接著標出這些部分,并將次要的觀點和主要的觀點聯系起來。在關系圖中,主要觀點圖位于正中,支持性的觀點位于主要觀點的周圍。
(3)利用表格
A.一覽表。首先對材料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然后抽取主要信息。并從某一角度出發,將這些信息全部陳列出來,力求反映材料的整體面貌。
B.雙向表。雙向圖是從縱橫兩個維度羅列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層次結構圖和流程圖都可以衍變成雙向表。
二、元認知策略
(一)元認知的含義
所謂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關于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
(二)元認知策略的含義
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安排和調節學習過程。
(三)元認知的成分
元認知具有兩個獨立但又相互聯系的成分:對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觀念與對認知行為的調節和控制。
1.元認知知識的含義及內容
元認知知識是對有效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來源的意識——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務之前的一種認識。它主要包括:①對個人作為學習者的認識。②對任務的認識。③對有關學習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認識。
2.元認知控制的含義及成分
元認知控制是運用自我監視機制確保任務能成功地完成一一知道何時、如何做什么,是對認知行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體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全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監視、控制和調節。元認知控制過程包括制訂認知計劃、監視計劃的執行以及對認知過程的調整和修改。
(四)元認知的作用
元認知在學會學習中的作用有:起止作用、變通作用和增效作用。
(五)幾種元認知策略
1.計劃策略
元認知計劃是根據認知活動的特定目標,在一項認知活動之前計劃各種活動,預計結果、選擇策略,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預估其有效性。元認知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在制訂計劃時應注意:(1)必須對目標做嚴密的審視。(2)將確定的總體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的目標,并保持計劃的伸縮性。(3)配以一定的獎懲措施。
2.監視策略
元認知監視是在認知活動進行的實際過程中,根據認知目標及時評價、反饋認知活動的結果與不足,正確估計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據有效性標準評價各種認知行動、策略的效果。元認知監控策略包括閱讀時對注意加以跟蹤、對材料進行自我提問、考試時監視自己的速度和時間。
3.調節策略
元認知調節是根據對認識活動結果的檢查,調節策略能幫助學生矯正他們的學習行為,使他們補救理解上的不足。
(六)三種策略的相互聯系
元認知策略的這三個方面總是相互聯系在一起而工作的。學習者學習一般先認識19己的當前任務,然后使用一些標準來評價自己的理解、預計學習時間、選擇有效的計劃來學習或解決問題,然后,監視自己的進展情況,并根據監視的結果采取補救措施。
三、資源管理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境和資源的策略,有助于學生適應環境并調節環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對學生的動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學習時間管理
1.統籌安排學習時間
每個人都應當根據自己的總體目標,對時間做出總體安排,并通過階段性的時間表來落實。
2.高效利用最佳時間
首先,要根據自己的生物鐘安排學習活動。其次,要根據一周內學習效率的變化安排學習活動。再次,要根據一天內學習效率的變化來安排學習活動。此外,要根據自己的工作曲線安排學習活動。工作曲線一般有:先高后低;中間高兩頭低;先低后高。
3.靈活利用零碎時間
首先,可以利用零碎時間處理學習上的雜事。其次,讀短篇或看報刊雜志,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或者背誦詩詞和外文單詞。此外,可以進行討論和通訊,有助于創造性思維的啟發。
(二)學習環境的設置
學習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外部條件之一。環境分為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我們這里所說的主要是物理環境。
首先,要注意調節自然條件,如流通的空氣、適宜的溫度、明亮的光線以及和諧的色彩等。其次,要設計好學習的空間,如空間范圍、室內布置、用具擺放等因素。
(三)學習努力和心境管理
主要應做到:激發內在動機;樹立為了掌握而學習的信念;選擇有挑戰性的、任務;調節成敗的標準;正確認識成敗的原因;自我獎勵。
(四)學習工具的利用
在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學生要善于利用參考資料、工具書、圖書館、廣播電視以及電腦與網絡等。
(五)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
學生善于利用老師的幫助以及同學間的合作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