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認知學習理論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S-R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于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苛勒的完形-頓悟說、布魯納的認知-結構說以及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說是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代表。
一、苛勒的完形-頓悟說的基本內容
1.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
2.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
完形是一種心理結構,它是在機能上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整體結構,是對事物的關系的認知。
完形一頓悟學說作為最早的一個認知性學習理論,肯定了主體的能動作用,強調心理具有一種組織的功能,把學習視為個體主動構造完形的過程,強調觀察、頓悟和理解等認知功能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嘗試-錯誤和頓悟在人類學習中均極為常見,它們是兩種不同方式、不同階段或不同水平的學習類型。
二、布魯納的認識-結構學習論
布魯納是美國著名的認知教育心理學家,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之為認知一發現說或認知一結構論。
(一)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2.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訐價三個過程
布魯納認為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最終目的是構建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
(二)教學觀
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與基本態度。布魯納把學科的基本結構成為教學的中心。
三、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美國著名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把學習分為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又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與意義學習,并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一)意義學習的實質
意義學習,奧蘇伯爾認為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二)意義學習的條件
意義學習的產生既受學習材料本身性質(客觀條件)的影響,也受學習者自身因素(主觀條件)的影響。
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一)建構主義是當代學習理論的一場革命
建構主義是認知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在皮亞杰(J.Piaget)的理論和布魯納的早期思想中已經有了建構的思想。
(二)當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1.知識觀
建構主義者一般強調,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它并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它會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地被"革命"掉,并隨之出現新的假設。
2.學習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學生觀
建構主義者強調,教學是要把兒童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教學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