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的內容。
心理健康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無心理疾病;其二,能積極調解自己的心態,順應環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設性地發展和完善個人生活。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1能夠從心理上正確認時自己,接納自己。;2能較好地適應現實環境;3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4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能較好的協調與控制情緒;5合理的行為;6具有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1入學適應的心理健康教育;2大學生學習的心理健康教育;3大學生社會適應的心理健康教育;4大學生戀愛與性的心理健康教育;5大學生擇業與求職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問題:1自豪和自卑的內心沖突;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閉的矛盾;3獨立和依賴的矛盾;4理想和現實的矛盾;5負于思考于認識偏激的矛盾。
如何指導大學生學習適應:1培養良好的班風、學風;2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3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4注意用腦衛生;5注意考試的心理衛生。
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1培養大學生的交往意識和技能;2克服交往中的認知障礙;3尋求一些具體方法來解決人際關系問題。
大學生志愿輔導的任務和策略:1幫助學生了解自我;2幫助學生了解職業世界;3幫助學生發展健全的職業自我概念;4求職技巧的指導。
上節內容:
相關鏈接:
試題推薦:
特別推薦: